本书是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做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就某类卜辞而言,对它的研究却是既全面又深入的。由于以分期断代为基础或云前提,这研究便有时代观念;又由于所研究的是这类刻辞的全部(当然是就目前已刊布者而言),这研究便有全局观念,避免片面性,更不致仅据碎片残辞立论发挥。而且,既然是全面的研究,当然也包括了文字考订、卜辞释读、辞例推勘比较、文献印证等方面的问题,必须是深入的。所以,分类研究这一设想,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甲骨文各期田猎刻辞概述、有关甲骨文田猎卜辞的文字考订与辨析、关于甲骨文各期田猎地点及田猎中心的讨论、甲骨文田猎刻辞选粹摹本、甲骨文田猎刻辞选粹释文、各期贞人所卜田猎卜辞辑录。
《清华简研究》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关于清华简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为基础。本辑收录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论文33篇,从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思想史等诸多方面,对清华简与其他新见出土资料进行了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作者从已刊发的论文中,选则32篇较为重要者结集出版,涉及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侧重战国简帛文献)、古文字研究(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战国简帛文字等)为主,兼及先秦两汉传世典籍的研究。书名 逐狐东山 出自《焦氏易林》,取义于在校读古代典籍文献(含出土文献)时若想有所发现犹如山中追逐狐狸那般艰难。论文集仿《庄子》编排体例,总体上分成 内篇 (以战国简帛考证和传世典籍校读之文为主,结论可信性较高者)、 外篇 (学术性论文,但论证过程稍显薄弱,结论或有可商者)、 杂篇 (书评、杂论之类)三部分。每部分所选入的文章大致按照发布的先后顺序排列。
该书根据地下出土的纪年铜器铭文的历日记载,运用金文月相词语含义和所指时间研究的成果对金文的历朔进行复原工作。这是金文月相词语研究成果的运用和延伸,属于基础性研究。本书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与金文历朔研究相关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透彻的研究和阐述;二是对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四要素齐全的70余篇纪年铭文的历朔以及所属王世,结合器型纹饰、铭文内容、人物地点等要素,给出了较为精确可靠的数据;三是对殷纪年纪时铭文的历朔,西周三要素、二要素纪时铭文的历朔,春秋战国时期纪年纪时铭文的历朔都做了探讨和研究。
《简牍学研究》创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的简牍学专业学术集刊之一,现由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河西学院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每年6月、11月各出版1辑。2024年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集刊。 《简牍学研究》坚持致力学术、开拓视野、服务新秀的办刊理念,既刊登高水平研究成果,也重视新材料刊布和国内外学术动态介绍。既关注 简牍整理与保护 简牍语言文字与书法研究 简牍与战国秦汉魏晋史研究 ,也欢迎以简牍或其他出土文献为主要材料的丝绸之路文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果。 《简牍学研究(第十七辑)》共收录了十六篇专题论文,研究内容广泛,涉及以简帛为主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出土和传世文献材料。分设 法制研究 历史地理 地方行政 典籍解诂 语言文字 和 交叉学科 六个栏目。 法制研究 历史地理
本书为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学科成员学术论文汇编,选录论文19篇,既有近年已公开发表的,也有未刊的新作。本辑所收文章依专题归为四类,分别是 甲骨学与殷商史 青铜器、金文与殷周史 古史钩沈 汉学研究 ;研究对象为出土材料和文献典籍,研究视野由国内延伸至域外,涵盖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形态、商周古史、商周考古、甲骨学、青铜器与金文、简帛学、科技考古、汉学等方面的新成果,综合性较强,学术价值较高,体现了先秦史研究室的学术传承和创新。
《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十三辑)》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编辑刊。本辑共收录论文二十一篇,内容广泛,涉及甲骨文、金文、战国至秦汉三国时期的文字、文献等多种历史文献材料。其中《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楚墓出土木牍初步研究》等文涉及出土文献领域的新材料。这些文章或运用新材料,或使用新方法,或从新角度切入,具有一定前沿性。本辑所刊论文涵盖了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创办于2012年,是 以甲骨、金文、简牍法制史料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集刊,也是位居 学术 前沿、弘扬中华法律文化、具有鲜明“冷门 学”属性、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新文科”特色的刊物。本刊集中发表中、美、日、德、俄、韩等国学者的重要成果,主要以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两湖、西北出土之楚简、秦简、汉晋简为研究对象,深入追索中国法律文明之起源与发展足迹,在 、 学界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学术平台。
本书共收21篇文章,涉及青铜器、夏家台战国简、清华简、上博简、张家山汉简、玉门关汉简、马王堆帛书等多批出土资料,内容则涵盖了古文字研究、古汉语研究、史学研究、医学史研究等诸多方面。既有对新出土简牍的释文整理,也有对传统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简帛方面 的学术研究成果。另外,书中还有专文介绍2016-2019年 地区简帛研究概况,以及2019年中国大陆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书作为一个连续性集刊,对学术界产生持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芦金峰编著的《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是 次较为系统地利用地下出土的甲骨文资料对在中国早期出现的体育形态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也是 利用甲骨文材料,从体育的视角,对中国早期民族传统体育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类和分析。总体的研究以甲骨文字和卜辞材料为研究基础,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初步构建起商代体育史的构架。对体育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商代体育史的研究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利用的资料出土文献与文物并重,讨论的范围很广。碑形墓志问题、墓表问题、神道石柱问题,墓塼书式、书法问题,墓塼墓志的出土时地问题、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总体性问题,都在探讨之列。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利用出土的文物和文书,对中古中国西北边疆历史的一些敏感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