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系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如森先生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增补版。《殷墟甲骨学》于2007年初问世后,因其广泛的实用性而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已多次重印。今应不少读者建议,我们从《殷墟甲骨学》一书中抽出甲骨文单字部分加以修订重印,作为语言类工具书单卷出版。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共收甲骨文单字1203个。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均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音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年代研究》从流传至今的《竹书纪年》今本和古本入手,梳理两个版本的传播过程,探讨两者的成书、原貌和相互关系,提出了今本形成于唐代开元的观点,并肯定今本对复原古本的价值。进而逐一具体推求了《竹书纪年》的西周、商、夏的年代,并编撰了校订后的《竹书纪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同时就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的一些结论提出质疑,并在附录中就有关的利簋铭文诠释、《国语》天象记载、金文历谱等作专题讨论。本书由张富祥著。
《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中所收甲骨分彩版、拓本、摹本、释文及著录表五位一体的方式来展现,甲骨彩版又及正反侧三面,方便反映各片甲骨整体形态,尤其对于还原其上的钻凿痕迹,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各片甲骨依新编号,将彩版、拓本、摹本均排在一面上,可以相互对照。 总之,此次对于200片俄藏甲骨的整理和研究,是全方位的,也弥补了早年甲骨学大师胡厚宣先生的遗憾。另外,这批甲骨虽然量不大,但却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对于殷代的职官制度、祭祀制度的某些特征、商代的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实质性的补充。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商代农业、田猎、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地理、方国、供纳、巡狩、历数、卜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向来为海内外研究者所重视。这些甲骨中有近一百片以往未曾见于著录,内容非常重要。本书乃复旦大学所藏甲骨之全面整理、研究材料的汇编著录,包括未曾见诸著录新材料的公布。通过原骨六面摄影、拓本、摹本形式准确记录复旦大学博物馆所珍藏的甲骨信息,对甲骨文字做出精确释文,并收录*考释论文,展示甲骨学研究新进展,便于学者利用。 该书的整理是甲骨文著录走向精细化的一次新尝试,以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地对馆藏甲骨实物重新著录、深入研究为目标,寻找突破点。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掘就甲骨实物进行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尊重、吸收历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水平、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在生产方面的核心区域归纳与地域特点,以及在使用方面的等级制度、性别差异及相关礼仪制度,终落脚于探讨早期漆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旅博甲骨属于安阳殷墟早期出土品。此次旅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全面彻底整理馆藏全部甲骨文,以墨拓、彩照与摹本、释文简释的形式刊布出版,是一部融学术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高档次甲骨著录书,使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得以齐整地留传于世。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财富,保存到今天的物质形态,被我们称之为“文物”,实际上就是“文化遗物”,广义上可以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它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体系。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古老生活的生动细节。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伟大的古代智慧,熔铸着历史与艺术的大美。它们都有着非凡的身世,身经千万次的锤炼与虔诚的雕琢,带着匠工的汗水与体温,或走向祀祝的祠坛,或走向王侯的几案,或走向文人的书斋,或走向贵妇的妆台……然后,或烟消云散,或深埋地底,或长眠深海。今天,它们与我们不期而遇,像久违的故人,诉说,感喟…… “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毕竟与今天的生活环境、语境等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概念理解,我们很
《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整理与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对村南系列甲骨进行了全面研究:一、从共时角度对各组类卜辞进行综合描述,包括其主要称谓、书风、文例、刻写行款、占卜内容、主要人物、事项、地名、钻凿和卜骨攻治形态等。二、从纵横两个角度对该系祭祀、战争、田猎、卜旬、同文卜辞,以及缀合、常用语辞和各组特征字体等问题作了专项探讨。可以说,本书是目前对村南系列甲骨卜辞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战国竹书论集》乃陈剑先生近些年在战国竹书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在学术界近年竹书热的特点。主要涉及上博简、清华简、郭店简等的字词新释、竹简拼合、简序调整,以及用这些出土竹书内容校读古书而纠正长期以来的误解。如《据战国竹简文字校读古书两则》一文,《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一句,历来对“色斯”的解释有颇多异说,陈文联系《吕氏春秋》、《孔丛子》“疑之则举”,参考《说文》“色”字古文、郭店简“疑”字,认为《论语》之“色”即“疑”,文意为“[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它们因为有人走过而]感到惊疑,就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