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何山先生长期收集、整理和研究篆书艺术,发蕴勾陈、融古参今所编著成书的一大成果。古今以《千字文》为题材进行的书法创作很多,有传为元代赵孟頫所编写的《六体千字文》、中村春堂的《三体千字文》,以及清代孙凤居集录的《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等,其中以赵孟頫版本较为流行,而单独以篆书体写就的则以孙凤居版为最全。本书是以清代孙凤居集录的《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为基础,整理及编撰而成的篆书千字文解析图书。该书主体包括五个部分:部分,孙凤居《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全文影印本;第二部分,《十二体千字文》,即以十二种书体写就的千字文,并由编著者配以文字注释、白话文释义;第三部分,《篆体千字注音集录》,即编著者以三种篆体写千字文,每个文字配以汉语拼音;第四部分,何山篆书作品赏析,包括临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实现了“光武中兴”。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儒学最盛”的时代。刘秀是少年时代失去双亲的孤儿,何以成为东汉的光武皇帝呢?他是如何在西汉末年的大动荡中脱颖而出的?他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本书以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