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 巴兰钦的传记。乔治 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1983)是20世纪杰出、具有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 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 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 ,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 20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舞蹈 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1973年,在卡斯特罗治下的古巴,卡洛斯 阿科斯塔出生于哈瓦那的一个卡车司机家庭。他梦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却被父亲强迫学习芭蕾。从抗拒芭蕾到成为*的芭蕾舞者,卡洛斯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挣扎、折磨、孤独与寂寞,凭着惊人的专注与毅力,他*终从一个不断逃课的街头混混蜕变为今天的 芭蕾王子 。而支撑他的除了芭蕾,还有自始至终对家人深切的爱。 卡洛斯的舞蹈轻盈、优雅、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但这是有代价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本书是他付出代价的故事。
《半舞 金星舞蹈传奇》以金星本人生活及现代舞蹈艺术为主线,着重记录了金星舞蹈团携作品《海上探戈》征服欧洲的传奇过程,并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剖析了金星现代舞蹈艺术的成因,展现了金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从这部书里,可以了解到金星经营现代舞不平凡的历程,感受她精湛的现代舞蹈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金星,一个站立在迷雾后面的神奇舞者,她犀利的语言风格,直面灵魂的现代舞蹈艺术,给世人营造了许多难解的谜面。这位享誉中外国际现代舞坛的艺术大师,以她独特的身份和超人的智慧,演绎了一曲让世人惊叹的传奇故事。她是一个游离于灵魂与肢体间的 雾语 ,等待我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
皮娜·鲍什(Pina Bausch,1940—2009),德国 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舞蹈剧场”的创立者。对20—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是英语世界 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 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作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多年研究皮娜·鲍什,编著有《皮娜·鲍什研究及评论集》,对皮娜·鲍什的艺术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结合具体的舞蹈剧场案例《交际场》,对鲍什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解剖式分析,发人深省;亮点之二在于参照皮娜·鲍什的编舞和教学方法,编写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实际操练使用的指南,对于从事舞蹈和戏剧的读者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本书在国际标准舞艺术创编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访谈专家,整理资料、作品资料梳理分析等方法,以国际标准舞前沿理论知识,从历史发展、专业术语,技术体系、创编构思、框架设定、动作分析、创编法建构、竞赛方法等方面,为读者构建完整框架。在专业术语方面,注意对两大舞系技术原理梳理;在技术体系方面,采用纵横理论结合方法,对技术理论进行梳理,创作能力培养,形成纵横技术理论路线。借助创编技术、表演方法等方面知识,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纂写。同时,在艺术创编内容,深度分析举例说明问题。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对各类国际标准舞爱好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舞蹈史话/大家小书》由二十四篇文章构成,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的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
全书共有七章,章为国际标准舞基本理论与知识概述,对国际标准舞的起源与发展、分类及基本术语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为国际标准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彰显,主要涉及国际标准舞的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审美文化、技术文化、竞赛文化、礼仪文化以及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元价值;第三章为国际标准舞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探索,在分析国际标准舞文化传播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高校和社区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国际标准舞传播与发展的策略;第四章为国际标准舞技能培养的科学理论基础,主要涉及运动生理学理论、运动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第五章从基本身体素质的培养、基本姿态的培养、把杆基础的培养、舞步基础的培养等方面对国际标准舞基础技能培养进行了研究;第六章与第七章是对国际标准舞两大项群——摩登舞和拉
《丝路飞花:大唐乐舞记》由孙剑编著
《巴渝仪式戏剧通览》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以重庆地区的仪式戏剧为例,对仪式戏剧进行客观评价,承认仪式戏剧在戏剧发展史中的固有位置,给仪式戏剧以科学定位。有利于戏曲史论界重新审视中国戏曲历史,找回那些已经失落殆尽的戏剧文化记忆,保全完整的戏剧文化基因。丛书以古代巴蜀文化为源流,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以长期田野考察作业为方法,全面记述和集中呈现了重庆民间长期流传的有关阳事、阴事、神事活动的祭祀仪式文化。本册《剧本》主要记叙巴渝地区仪式戏剧的69个剧本。
本书是作者从业三十五年来积累的舞蹈理论研究、作品评论、散文、随笔,在第1辑的基础上更灵动,更有人情味。作者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舞者,同时有着丰富的现代美学积淀,还有传统戏曲的家传,其舞蹈评论技术,让舞蹈实践与舞蹈美学理论产生相遇、促进的关系,层次丰富,意蕴。从中可见作者对舞蹈和戏剧性、叙事性的总结,对表现性、象征性的追求。此外,面对舞蹈的现代化和丰富的中国传统资源,作者多次探讨中国舞蹈发展的前路,试图在创新的动态过程中解决古今中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