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 文革 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李四光早年公费留学日本,立志造船救国,其间他接受革命新思潮,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 小的会员。辛亥革命后,他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因不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毅然辞职并出国深造。在国外,他先学采矿,后又改学地质,从此与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填补了中国地理的空白;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勘探到了石油,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他还指导寻找铀矿,为中国“两弹”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材料……他坚信,“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如果他抱定了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为人类幸福前途服务的崇高目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攻破自然秘密,发现新世界,创造新东西,去开辟人类浩荡无际、光明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的生活会是多么丰满、愉快、生动活泼”。
《杨钟健画传》向读者讲述追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老的成长过程,追忆杨老一代科学巨匠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感人史诗。本书通过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作者之一任葆薏女士(杨钟健先生儿媳)提供的珍贵照片、手迹等,将杨老一生神奇的经历,置于中国二十世纪所经历的重大历史变革的框架中。本书图文并茂,和单纯的文字传记相比,更为逼真、更为形象地表现杨老走过的人生历程,让读者得以了解杨老世事沧桑的独特阅历和杨老在时局变迁大环境中的内心感受。
以门头沟为主体的北京西山是培育中国地学家的摇篮 ,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学子掌握了认识大地山川的本领;在这里,古今中外的学者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山川大地的奥秘。本书通过介绍59位中外地质学家的生平,展现了门头沟丰厚的地质资源,以及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西山创造的灿烂地质文化。在梳理一大批名家前辈之后,作者专辟一栏 当代在北京西山有重要发现的地质学家 ,介绍了6位当代科学家的事迹、成就和贡献,足以说明门头沟对地学的贡献也没有尽头,地质科学以至于地学的发展也不会休止。
徐克勤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找矿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1947年在湖南瑶岗仙发现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安徽凤凰山铜矿,马山硫铁矿以及南京岔路口硫铁矿;1954年在攀枝花铁矿调查,确定了矿床特征成因及其规模;1957年在南发现加里东期花岗岩,揭开了华南花岗岩及成矿关系研究的序幕,该项研究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1973年起开展华南断裂呦陷带内某些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铁铜矿床的研究,研究成果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本人获得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执教半个多世纪,培养了大批优秀地址人才,为我国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徐克勤传》通过“口述历史”的
《古礼足征:礼制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是高崇文对考古学礼制文化研究的主要收获,共分四部分内容,1.以考古新发现来研究我国古代礼与礼制的产生、形成和发展;2.我国古代都城礼制文化的形成;3.先秦两汉丧葬礼制研究;4.礼器类型学及使用制度研究。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丁文江自述》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丁文江先生的自述,内容分四编,包括:学术自述、人物与交游、见解与主张、游记,讲述了其社会人生主张、自然人文思想。《丁文江自述》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之一,北京鑫瑞兴印刷有限公司印制,2014年1月版,2014年1月次印刷。
《透物见人:夏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研究》从夏商周青铜容器的分期、分类的考古学研究入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容器的造型设计特点及其演变过程,系统梳理了各类装饰纹样的起源和形式演变,并对部分装饰纹样的内涵做了创新性研究探索,进而分析了青铜器的装饰工艺方法和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最后尝试性地探讨了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阶段性规律及其所体现出的主要审美思想。
大河鉴宝专家委员会,本着普及与推广收藏文化的理念和为藏友服务的宗旨,为收藏爱好者们提供鉴宝服务。大河鉴宝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大河鉴宝精品鉴定录(名家说收藏)》主要收录了六位大河鉴宝专家在鉴宝过程中所精选的上百件器物,并配以文字说明。可以说“大河鉴宝”应“盛世兴收藏”的时代需求,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一项颇具人气的活动,成为河南收藏界的一面旗帜。本书的出版,亦是为了顺应不断发展的群众需要。
生命家园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翠峰重叠,溪水流长,沟壑纵横。沉寂了亿万年的原始森林里,有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有遮天蔽日的莽莽丛林,有形态万千的雾霭云霞。这里是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等430种脊椎动物,珙桐、紫荆等2422种植物的天堂。
《实证:胡适哲学讲演录》一书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学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既承认西方哲学的发展优势,同时也给予中国历史上几位哲学家极高的评价,同时他对中国禅学的文献搜集和学术研究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适对“中国式”哲学的深刻解读,在中国近代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 1.口述自传以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 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 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 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 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
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 1.口述自传以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 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 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 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 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忆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