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 文革 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约瑟夫·洛克(1884一1962),美籍奥地利探险 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20世 纪初,他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农业部和哈佛大 学阿诺德植物园等机构派遣,先后带领 多支考察队来中国收集植物标本,并为《国家地理》 写稿。他对云南附近村落风土人情和动 植物的描述,激发出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 香格里拉”的动人传说。 《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取材于洛 克的日记、书信等史料,以其视角考察了20世纪上半 叶中国西南边境的社会 生活、自然界域和动植物,谈到了政治文化视域中的 鸦片、部落生活及科学家的困境。洛克 初猎奇于边地的自然风光和原住民生活,20世纪30 年代初,失去收入来源的洛克变卖所 有家产,回到中国西南边地全心研究纳西文化。中西 文化差异带来的张力和本身难以调和的 内心世界交织成了他丰
《丁文江卷》所收,主要包括三方面:丁文江先生科学方面的文章、政论以及游记。科学方面的文章,主要侧重于普通读者易懂的部分,专门的地质学论文(多数用英语撰写)尽量不收。政论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基本都收入了。为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丁文江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本编未将科学文章、政论分类编排。 丁文江有文学天才,他的古文、白话文俱佳。读其《漫游散记》《苏俄旅行记》,不仅能为其优美的文笔打动,还能得到多种知识滋养:里面既有地质旅行的记载,又有地理、人种、边地民族语言以及风土人情等引人入胜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