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满纸狼借,用笔轻重缓急,字形或大或小,笔墨或干或湿,布局或密或疏,线条扭转,点画零乱,动人魂魄。《白燕诗卷》草书手卷,纸本,纵30厘米,横420.5厘米。录自赋《白燕诗》,该诗卷为后三首。《雨中醉草诗册》纸本,行书十六开,每开纵27.2厘米,横31.8厘米。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版次:版
《跟大师学绘画》为读者介绍了历史上众多画家的300多幅作品,这些画家都是绘画界的大师级人物,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等。书作家巴林顿·巴伯用自己数年的经验,详细地解释了的画家是如何处理作品的,同时也告诉大家这些作品成功的原因。《跟大师学绘画》选取的案例都是大师级画家的经典作品,而临摹大师的作品正是作画者经久不衰的学习技巧,它必将帮助想要学好绘画的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书综述了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新发现,呈现了关于学习的新见解。本书提出,近期新的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其他进展揭示了大脑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和运行,以及大脑是如何参与获取诸如阅读和计算等技能的。本书还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张旭(约675-759),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仕常熟县尉,后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善诗书。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诗文并名天下,时称“吴中四士”,张旭性恪倜傥豁达,卓尔不群,因嗜酒而行为癫狂。张旭书从其堂舅陆彦远,上承陆柬之、虞世南,取“二王”法。被后人誉为“草圣”。 此册草书《心经》,朱拓,无款,传为张旭所书。
《经典碑帖还原放大集萃:颜真卿 多宝塔碑 自书告身》首先对颜真卿《多宝塔碑》《自书告身》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的常识做一简介,并结合相关字把临习前对基本笔画的认识做一总结概论。用原碑和放大字对应的形式编排,放大字以挑选当页常用字和具有代表性的字为主,使读者在欣赏原碑的同时,能更了解其间的细节。这样的编排使读者对原碑和放大有更直观的认识。 颜真卿《多宝塔碑》《自书告身》中总有些字由于时间战乱等客观原因风化,使字迹不清破损,《经典碑帖还原放大集萃:颜真卿 多宝塔碑 自书告身》专门请作者为读者恢复还原一些破损不清的常用字,增加读者对原碑的认识。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学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在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的《历代名家书心经:欧阳询》收集书法名家欧阳询所书心经,有助于提高当代书写者的书写水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嘉祜二年(1057)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其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苏轼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其诗词文赋均有很高造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方面,苏轼学颜平原、李北海、杨少师等,尤以楷、行书著称,其字形扁拙、笔画肥厚、章法错落、格调清新。此外,作为「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苏轼在书法美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审美主张。 由于痛苦的人生境遇,苏轼晚年受佛学思想影响越来越大,在其作品中也略有反映,此册行书《心经》,用笔沉稳,结体端庄,布局空灵,意境高远,无不衬托了苏轼晚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精神思想。
《篆书实用字典》收字以晋、隋、唐书家字迹为主,兼收宋、元、明、清书法家字迹。本书收录的字体均从历代书家的字迹或从墨迹本中选出,或从碑刻中拓下,均将拓本字迹翻成阳文,即将白字转为黑字。全文以部首为顺序排列,每字最多选取九枚。
《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收字,以见于中学语文古诗文为主要依据,适当补充收录少部分不见于语文教材的古汉语常用字。《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收字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常见文言、诗词名篇的需要。对于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作品中出现的少数生僻字词,《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一律收录,因为这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含义,也是广大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的内容。如《陶庵梦忆序》中“駥駥为野人”的“駥”字、《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斫榛莽,焚茅茷”的“茷”字、《四则》中“刚锥穿鼻,复鎈其外”中的“鎈”字等,这些在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均未收录,而《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则一概收录。《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