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英语类技能竞赛实训指导书》共五章,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 类)赛项、英语口 语赛项(高职组)、英语写作赛项(高职组)、英语导游服务赛项(高职组) 和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中职组)。每章由赛题介绍、策略分析、题目演练、赛 训安排和赛训资源等部分组成。此外,英语口语赛项、英语写作赛项和职业 英语技能大赛配有简单的备赛方案,供指导教师参考。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第三版)》分为8个章节,归纳整理出和普遍语法思想相关的知识要点,在充分详细地介绍了乔姆斯基“管约论”时期有关普遍语法研究的基础上,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蕞简方案”普遍语法理论,对《教程》前两版的某些内容依据“蕞简方案”给出了全新和启发性的解释。全书深入浅出、脉络分明地为读者梳理了乔姆斯基不断发展的普遍语法思想。
《英语口语教程1(教师用书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紧扣社会现实,兼顾中西文化,内容涉及世界和我国当代生活、经济、文化、科技等热点话题,题材丰富多样,语言生动地道。
《英语语言功能研究》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语言与变体、语言与教学。具体内容包括:二语构式习得、功能语法教学、生成语法教学、不列颠贵族与绅士文化、国名与文化、英语自主学习、基于使用模式的教学、语义中心观教学、认知策略教学、语块教学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英语中较为常见的各种修辞格,共分为六章:声色类修辞格、关联类修辞格、均衡类修辞格、侧重类修辞格、变化类修辞格、含蓄类修辞格,所讨论的辞格共三十一种。本教材在讨论每一项修辞格时均从著名作家的作品中选取经典语料,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学评论,阐释相关修辞格的结构、类型以及修辞效果,对相似的修辞格予以比较,分析其异同。本教材的着眼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修辞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欣赏能力。书中的许多语料脍炙人口,可供学生背诵。每一章后面均附有练习题,供学生复习和检验学习效果。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现代语义学的内容非常复杂,涉及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显著特点。《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语义学》通过86个问答的方式,选取了现代语义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各主要流派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予以介绍,文字简洁,明白易懂。对语义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语义学》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教师发展系列:英语语法教学(2013)》依据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进行了探究。首先对若干个相当比较困难的语法项目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其次从语言学角度、学习角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堂语法教学实例进行直观地分析和讨论,力图对语法的教和学有新的认识;最后对语法测试和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对于促进一线教师思考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有的借鉴意义。
本书是“通用学术英语读写系列教材”中的第四部。教材以提高学生英语学术研究论文读写能力为目标,精心挑选阅读素材,巧妙安排各单元的写作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了解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写作原则和写作技巧,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以IMRD格式为标准框架、以APA格式为基本要求的英语研究论文写作任务。 本教材根据研究论题进行分类,共包括主题:对剽窃的理解、语言学习中字典的使用、跨文化交际和EFL写作。每个主题包括主题导引、两篇相关论文和一个补充阅读。其中两篇论文是重点学习内容,每篇文章即为一个单元,各单元都设计了学习目标、论文阅读、词汇表、课后练习和写作重点五个部分。
本书从标记理论和语言迁移的角度出发,以国外二语习得环境中不同母语背景下的语言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相同的语言环境下由于母语体系中是否存在冠词系统的差异对其冠词系统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找到英语冠词系统习得中标记理论与母语迁移所产生的作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对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论述,首先概括说明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与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最后又对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及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说明。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为2012年“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共收入论文20篇,从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视角探讨了二语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新进展,以期解决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内容涵盖学术写作、综述研究、写作思维能力、机辅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方法、写作反馈研究等,有助于广大英语教师和研究者了解外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和动态。
本书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借词的整个“动态”过程为“纲”,以借词的分类为“目”,以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为切入“点”,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研究表明,英语对汉语的借用,主要以词汇为主,音译借用多为“命名”之需;结构借用较少,主要体现在仿译词和洋泾浜英语的短句上。总体说来,英汉语言间的接触强度,介于“偶然接触”和“强度不高的接触”之间。 从借词角度看,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音译和仿译的翻译方法,会给汉语词汇提供更多“接触”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汉语词汇进入英语。这些汉语词汇,特别是文化词汇,一旦成为借词,便成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而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