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灵感来源于作者五年中辗转于中国、丹麦、美国和日本的建筑设计及教学工作,内容安排像一个概念库,包括对形状的思考、立体空间形式特性的思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特点如何,意图颠覆 方案 现场=形式 的传统。后通过案例具体讲解了如何将创意适应实际转化为建筑项目。 书中不同的条目可以挑出来应用于不同功能,手绘的图式可以创造和预想一个更加多样化的未来。 本书对所有的设计工作者都非常有启发,同时提供了一种经常记录对形状的感受和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于个人积累及收获更多的创意灵感会大有益处。
《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 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 作庭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隈研吾,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获日本建筑学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瑜舍、三里屯 SOHO等。 肯尼思 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1930年出生于英国,著名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著有《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
由曾任包豪斯校长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撰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格罗皮乌斯亲自撰写的文字简介;第二部分收录了大量包豪斯同时期的现代建筑照片。 该书简要概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国的现代建筑的发展,表达了在一段时间内,建筑师们依赖学术美学,在建筑设计上受制于传统,与现代的城市设计脱节,而新型的技术、材料等正在引领一场建筑设计的革新。书中展示的现代建筑均由其精心挑选,呈现出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代表性现代建筑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大量专业、精美的建筑照片,对研究当时的现代建筑有极大的学术及文化意义。
中建西北院始终坚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响应 “ ”倡议,以作品为根基推动“中国设计”不断发展。作为西北地区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头羊”,中建西北院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多年来提升城市品质,为人民生活谋幸福。一代代建筑师薪火相传,留下了众多传世作品。一个设计院的发展历史和档案也反映出共和国的发展和征程,见证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本书收录的作品多为中建西北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既是对机构成长历程的回眸、承继、品读和延续,亦是对各发展阶段取得成果的梳理、总结和思考。
周浩明主编的《持续之道(国际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暨设计作品展作品集)》收录了2014国际可持续设计作品展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于艺术与设计的不同领域,有的出自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职业设计师,还有的来自于初出茅庐却锋芒小露的青年学生。 这些作品均体现出设计师在节约、环保、健康、长效等方面的突破。
贾刚主编的这本《中式样板房》是“典藏新中式”系列书之一。本书选择了*的中式风格样板房的几十例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项目说明,实用丰富的实景图和平面图搭配,旨在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可供室内设计师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绝景、建筑、花道、陈设、料理与款待之心,名宿和文化的极zhi,是客人与民宿主人的一期一会。细腻贴心的服务、沉静典雅的陈设与富季节感的料理,日本独特的品味在旅馆文化中表露无遗。不论是传统的数寄屋造旅亭,或时尚的和洋融合摩登Villa,从走进民宿大门的那一刻起,即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日式美学,在一泊二食的体验中,享受远离日常的风情。这几年去日本旅游是非常热门,但多数旅游者已无法满足于一般的旅行团行程,更期待的是知性人文的深度探究。作者造访日本超过百余次,有计划安排住宿各地知名的老铺旅馆、汤宿旅馆、料亭旅馆等名宿,累积无数心得与照片,费时两年完成本书,为读者访日提供新航标。
《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环境(3欧洲中央银行)》由发展前沿;案例分析;学术研究;专题;走进CTBUH构成。 如本辑的案例分析对象“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在封面上首次亮相,也正值这一国际机构蓬勃发展之时。事实上,面对各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欧洲央行为了在统一的货币框架下权衡各方竞争性的优先权而屡屡陷入混乱之中。虽然欧洲央行和建筑师不可能在设计时就预料到这些情况,但这座建筑在原为一批发市场所在地拔地而起,并采用薄玻璃板连接两座塔楼的双螺旋结构,简洁明了地象征了一个包容多种观点,同时仍能保持团结统一、富有凝聚力的整体。 在论文《伊斯坦布尔:高层建筑对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现代化的都市的影响》中,我们也发现了世界上**一座恰好跨越两个大陆而被一分为二的城市,这一划分与其说是由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不如说是因为这座城市对
一如《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环境》系列丛书,本书仍然提供了近期新的优选高层建筑建设动态新闻、高层建筑领域的案例、人居研究和近期新的材料、技术信息。欧洲中央银行是本期高层建筑的案例研究对象,介绍其造型、结构
建筑形式侧重于建筑体量与表皮的表达,平面与剖面则更强调对建筑空间的塑造、对光影的把握,同时反映了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与大地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深层次的关联。本书诚邀24位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提供各自近十年内的作品,通过不同建筑师对平面与剖面的雕琢塑造具有震撼力的空间光影关系,反映建筑最本质的内涵,以期促进建筑教学的正向发展,培养正确的设计观。
《现代学校设计》是对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到莫尔弗西斯时期的现代K-12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校)的全面巡礼,深入地剖析了建筑、教育以及当代学习环境设计之间的基本关系。它的关注点是支持学习活动基本方面的建筑特征和背后的设计主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造出耐用且意义深远的建筑表达。它所涉及的维度包括了当代建筑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与之相关联的设计哲学和策略,以及最为重要的,前两者对现实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影响。书中罗列的世界各地的学校项目强调了这一重要的建筑类型的独特潜力,并向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指出了恒久有效的设计主题。展示资料包括超过900幅当代和历史照片(大多数是彩色的),以及超过200幅由众多出色的现代建筑师绘制的详细的建筑平面图和学校手绘图。
《第二届“金莲花”杯国际设计大师邀请赛获奖作品集》收录了全球设计大咖及设计精英在2015澳门国际设计联展比赛期间脱颖而出的作品,结合了新的设计元素,涉及建筑·景观·规划类、建筑·景观方案类、酒店空间类、家居空间类、办公空间类、公共空间类、商业空间类、其他空间方案类等设计方面。它们分别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传达了不同的设计思维、社会需求和艺术创意。相信读者们可以通过作品集了解不同文化、思维方式下的设计风格,了解大咖们的作品,开阔读者的视野,具有参考价值。
《现代学校设计》是对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到莫尔弗西斯时期的现代K-12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校)的全面巡礼,深入地剖析了建筑、教育以及当代学习环境设计之间的基本关系。它的关注点是支持学习活动基本方面的建筑特征和背后的设计主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造出耐用且意义深远的建筑表达。它所涉及的维度包括了当代建筑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与之相关联的设计哲学和策略,以及最为重要的,前两者对现实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影响。书中罗列的世界各地的学校项目强调了这一重要的建筑类型的独特潜力,并向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指出了恒久有效的设计主题。展示资料包括超过900幅当代和历史照片(大多数是彩色的),以及超过200幅由众多出色的现代建筑师绘制的详细的建筑平面图和学校手绘图。
人类在景观中的每个嵌入结构都会对现有场地进行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结构便会完全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且丰富了周围的环境,而后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作为一种代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便会与周围景观的边界相模糊,融为一体。 本期主要从美学和场地的角度来讨论纪念性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筑的外在美感。纪念性建筑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实体建筑则是反映这一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套書精選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成立30年來多種類型的30件作品,分別以系列綜合呈現,記錄我們對於構築當代形式、經營場所精神、發揮空間戲劇與提升文化意涵的努力。 “藝”空間經堂入奧,以堅實的構築實體,彰顯歷史文化的人文氛圍; “聚”空間著重於人之聚合,關照並提供常民生活的舞台; “思”空間藉由靜謐建築的力量,構築安定、沉淨的心靈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