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灵感来源于作者五年中辗转于中国、丹麦、美国和日本的建筑设计及教学工作,内容安排像一个概念库,包括对形状的思考、立体空间形式特性的思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特点如何,意图颠覆 方案 现场=形式 的传统。后通过案例具体讲解了如何将创意适应实际转化为建筑项目。 书中不同的条目可以挑出来应用于不同功能,手绘的图式可以创造和预想一个更加多样化的未来。 本书对所有的设计工作者都非常有启发,同时提供了一种经常记录对形状的感受和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于个人积累及收获更多的创意灵感会大有益处。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本书将特别呈现金贝尔美术馆的建筑手稿集。 金贝尔美术馆,竣工于1972年,是路易斯·康后期作品之一。本书将重点介绍一批创作于1969—1971年的施工图,它们来自普雷斯顿·格伦事务所的收藏。这家事务所从项目设计初期开始便参与其中,协助康一同完成了这座建筑。 书中收录了对格伦事务所两位建筑师的专访,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他们都曾在金贝尔项目中与康的事务所密切合作。而借助这些施工图,可以愈发清楚地看到康的理念如何一步步化为现实。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的劳伦斯·斯佩克教授的文章,则向我们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合作。作为美术馆馆长的理查德·布朗所创建的伟大计划无疑给设计带来了诸多影响;而其他人,例如康事务所的马歇尔·梅耶、照明顾问理查德·凯利、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科曼丹及普雷斯顿·格伦事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21世纪之交,西班牙与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国家盛会。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建筑业开始面临严峻的状况。很多建筑师都在寻找海外的工作,而年轻建筑师几乎没有工作。 大约10年前,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对这两个国家的建筑师充满活力的建筑作品深感震憾与钦佩。即使是建设热潮已结束的今天,西班牙与葡萄牙建筑师的作品仍以源自其独特文化背景的创意、形态与细节而充满魅力。 本书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精选的100件建筑作品中进一步选出30件分为3个章节进行详细介绍:“新标志”“文脉”与“日常”。西班牙建筑杂志《建筑生活》(Arquitectura Viva)的主编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加利亚诺为各章节撰写了论文与介绍。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10年来在这两个国家乃至全球,建筑在
《传统·现代·融合 : 彭一刚建筑设计作品集》次全面汇集了彭一刚先生经典的36个建筑设计作品。每个项目包括构思要点、设计草图、钢笔表现图、剖视图、平面图、项目照片、设计说明等。作者在设计建筑作品时注重建筑设计的功能、结构、能耗、美观等,设计手法融入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元素,既有时代感又有新古典主义的特征。本书对当代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邵韦平主编的《BIAD**工程设计(2014)》收录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2015年评选出的**工程。书中作品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几大类。本书以项目申报资料与回访实际效果为依据,从BlAD品牌建设高度出发,对建筑的设计创新、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结构选型和机电系统合理、经济环保、工程控制力与完成度、使用感受等多方因素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务求使评选结果客观、公正。
青岛里院是青岛地区一种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居住建筑集落形式。从整体上看,具有相同的院落围合式特征。从个体间的对比来看,由于不同殖民国家分别建造,导致各里院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建构特征等方面呈现了差异性。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地区的里院建筑由于无法保证良好的居住生活需求,正在逐步的进行改造和新建。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快速的消失对我国传统集落研究工作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岛里院》一书中全面的搜集了现保存良好的里院建筑的图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说明性的图片来呈现青岛里院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这些图像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读解出里院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建造尺度、美学偏好等内容。 本书对调研成果采取的呈现方式兼具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资料两种特征,这样
贾刚主编的《主题会所(Ⅱ)》精选*会所设计案例,涵盖中式、欧式、混搭三大风格。介绍了浙江隆荟、浙江绍兴十涧会所、蓬莱怡景餐厅、北京广泽汇、南池茶含、余杭小古城、龙潭湖九五书院、麓舍、神和百年等设计案例。每个风格所选项目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各个角度展示设计亮点,并配有平面图,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文字解说精炼,是一本值得设计师参考借鉴的好书。
建筑结构**设计图集编委会编的这本《建筑结 构**设计图集(11)》系全国第八届**建筑结构设 计评选出的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及 特种结构部分29个获奖项目汇编而成,是我国2010~ 2013年期间建筑结构设计的代表作。每个项目均介绍 工程概况、计算方法、结构布置、构造大样、配筋做 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实用性和 资料性,对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土建类大专院 校师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画意中的建筑 : 彭一刚建筑表现图选集》主要通过建筑画所表达的意境,将作者的思想渗入画中,赋予建筑画艺术意蕴。并非单纯地、如实地“再现”建筑,而是赋予不同程度的“表现”成分。本书主要收录了彭一刚先生自改革开放以来所从事的工程实际的建筑表现图,根据作画的时间和形式不同,主要分为蓝色篇、棕色篇、黑白篇、彩色篇、草图篇以及近期作品,共计七个篇章。
本书为阿珞室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11年来的作品集,重点介绍了公司成长11年来所设计的售楼处、会所作品,共19个案例。包括:烟台融科迩海项目、北京融科千章墅项目、沈阳华润奉天九里项目、北京新华广电颐泉汇项目、青岛胶南世茂诺沙湾项目、北京亦庄丰创科技项目、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吉林大唐天下江山项目、北京华润凤凰城项目、银川海亮国际小区项目、北京红山世家项目、武汉龙泰置业北郦湖别墅项目等。
景观的乡土性是自然之道,它有别于都市中追求标新立异的流行风尚,体现着一种朴实厚重之美。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景观的地域性也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在千篇一律的景观层出不穷的今天,乡土景观与地域性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标志性景观而独树一帜、备受推崇。 “自然”往往成为景观设计的灵感与象征,因为丰富的自然特征不仅是乡土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也是不同区域地域感的充分体现。当面对粗犷而不失细腻的乡土景观,用双手温柔地触及自然,体会乡土风情与地域景观融为一体的感动,我们不禁感叹: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是景观设计宝库中一朵珍贵的奇葩! 本套书将带您共同登上生态农业的嘹望台;感受古朴的多里斯农场;欣赏都市景观与自然花园的完美交融:领略充满创意的高贵立方花园,体验新兴的城市农
广州居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著的《设界斯里兰卡印象--追寻设计巨匠杰弗里·巴瓦(2014\6)》是一本介绍斯里兰卡建筑的书。跟随着国内著名景观设计师何小强的“斯里兰卡世界文化遗产和巴瓦建筑之旅”,探寻斯里兰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设计巨匠杰弗里·巴瓦诞生的地方,了解亚洲建筑之父巴瓦设计形成的渊源,体验巴瓦的设计作品及其强大的影响力。《斯里兰卡印象》重点呈现了“亚洲建筑之父巴瓦的设计”,包括巴瓦之家以及巴瓦作品。巴瓦之家介绍了巴瓦的心灵家园——卢努干卡庄园(Lunuganga)以及巴瓦哥哥终生的梦幻花园——精粹园(Brief Garden),巴瓦作品则选取了其经典代表作坎:达拉玛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 hotel)以及灯塔酒店(Lighthouse Hotel),让读者领略巴瓦风格的魅力,体验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书还收录了有深受巴瓦影响并成功
与国际建筑师协会,天津大学及UED杂志合用举办,旨在支持学生进行国际性设计交流。2012年成功举办届,2013年第二届霍普杯正在进行中。
日经建筑以 建筑物的设计者在实现大胆创意、解决复杂难题的过程中,是如何 说服 客户及相关人士的呢? 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始了连载企划 打动人心的说明展示 ,而本书则是对该企划重新编撰后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按照 建筑师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过程 获得客户认可的方法 获得客户信赖的诀窍 三个方面进行取材,收录了隈研吾、原田哲夫、内藤广、伊东丰雄、东利惠、西田司、青木茂、大谷弘明、中村拓志、山梨和彦等知名建筑师,以及Coelacanth K H、奥雅纳公司、SALHAUS、克莱因 戴瑟姆建筑事务所等15组活跃在建筑界*线的建筑师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作品时的秘诀以及他们向客户推销建筑策划方案时的秘诀和要点。 每组的案例分析分为两部分,*部分通过事例学习深挖1 个项目的实现过程,而第二部分则总结了各设计者说明展示的窍门三要素的风格。读者不仅会
本书精选了30余个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师的代表案例,展现了中国建筑师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探索之路。书中每个设计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美轮美奂。大到整体结构,小到一个角落,都体现出建筑师的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设计。书中提供大量的图文信息,内容丰富,生动,详实。经典的案例,巧夺天工的设计,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精彩的图文,这本书将成为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