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贾刚主编的这本《中式样板房》是“典藏新中式”系列书之一。本书选择了*的中式风格样板房的几十例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项目说明,实用丰富的实景图和平面图搭配,旨在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可供室内设计师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赵锂、钱梅主编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设计工程实例(精)》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给水排水)”的评奖展示。 本书共分三篇,即公共建筑篇、居住建筑篇、工业建筑篇,其中包括了京基·蔡屋围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珠江城等一大批国内*先进的大型建筑。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这是一本介绍当今华人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的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导言;大陆篇;台湾篇;对话。书中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目前活跃于大陆的10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第三部分介绍台湾的5位建筑师及其主要作品,第四部分以访谈形式介绍当今华人建筑发展的概况,本书较为全面、准确地再现了华人建筑界的发展现状。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了日本112所建筑院校本科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130件,每个作品除了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外,还有“设计者的话”和“推荐者的话”。设计者讲述了作品的设计概要、主题与构思的出发点、创意与方法、作品总数、创作天数、费用、创作回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荐者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推介。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3)》收录的作品包含着日本建筑院校毕业生丰富的创意、新颖的观念、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一下日本学生的卓越创意、奇思异想,以及客观务实、精益求精的慎密严谨态度等等。打开本书如同进入琳琅满目的创意博物馆或绚丽多彩的创意花
在当今中国消费主义全面侵袭的时代,建筑的核心价值正越来越彻底地被纯粹的商业动机所主导,如何在功利与资本的洪流下保持建筑应有的公共属性?张为平编著的这本《现实乌托邦--玩物建筑(都市可能概念工场)》是一部基于中国现实都市状态的研究、设计与评论文本,试图实现公共性对于商业强势控制的“逆袭”。
《都市印迹--中建西北院U\A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作品档案(2009-2014)》是赵元超在中建西北院组建的都市与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也称U/A设计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该中心近30位员工的文章约90篇,其中多为5年间所做项目的心得体会,既展示了该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成绩,也展示了新一代年轻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文章包括著名的西安南门改造工程、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延安圣地河谷金延安项目、中国国学中心方案等,图文混排,内容丰富。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2)》编著者近代建筑。 日本建筑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由学生自己完成或让低年级学生做助手完成,但现在更提倡建筑系学生与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共同完成。这是通过不同专业学生的合作,提高学生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能力,以便适应未来逐渐国际化、并必须与众多对手时而竞争时而合作的形势。 本书收录了日本114所建筑院校本科生的优秀毕业作品129件,每个作品除了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外,还有“设计者的话”和“推荐者的话”。设计者讲述了作品的设计概要、主题与构思的出发点、创意与方法、作品总数、创作天数、费用、创作回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荐者对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推介。本书可作为建筑院校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使学生了
《走过江南》所实录者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但有一共同点,陶醉于江南文化,在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中感知历史,在书画文玩中追索人文气息。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尤如明清的文人一样听着昆曲,欣赏并使用着家具,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收藏并以此来精心营造着各自的家,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做着各自喜爱的事,与世无争。他们有的潜心书画,有的热衷丝竹,有的沉浸于制器,更有甚者远离城市喧嚣,效仿古人重返山林茗泉弹琴,虽不入主流但他们雅集创作活动不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传统文化,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江南文化才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于弘扬江南人文艺术之美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将重点展示这个群体,以走过江南的平实视角领略他们的生活,感悟艺术生活的特别魅力。
《度假养生户型的选择与改造》作者李小宁为我国著名楼市分析专家、户型设计专家、建筑设计师。 书中探讨了度假公寓、养生公寓的自然环境和社区配套与户型的关系,以及户型的设计缺憾和改造要点等问题,作者重点对86个户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心的改造设计。改造户型包括水景房、海景房、山景房、度假酒店式公寓、养生公寓,老年公寓等。 本书图文并茂,直观实用,可供开发商、建筑设计公司或设计院所、房地产策划营销单位、建筑装饰公司及广大居民使用。
《未来建筑竞标(中国第10辑物质细节及形状)》由未来建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联合出版,在国内发行。收录了机场、住宅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及办公大楼等建筑作品及其设计细节图,还有中国大陆的优秀建筑竞赛和竞标作品,向读者呈现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
在21世纪,我们必须将城市视作品牌建筑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城际轮廓线;将建筑视作广告和目的地,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本身已经成为产品:我们消费的不再是实实在在的物件,而是我们的感知,甚至是生活方式。在品牌建筑的新环境,建筑物不再仅仅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与我们想象和期望自己是谁密切相关。在《品牌 建筑》一书中,安娜?柯林曼通过考量一些有争议性的品牌建筑实践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 建筑的品牌化意味着身份性的表达,无论是企业的还是城市的;纽约、毕尔巴鄂和上海已经成功利用建筑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通过在更多的城市综合干预措施下支持标志性建筑物的创造,以及切断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复杂性身份,今天的品牌建筑在许多情况
邵韦平主编的《BIAD**工程设计(2014)》收录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2015年评选出的**工程。书中作品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几大类。本书以项目申报资料与回访实际效果为依据,从BlAD品牌建设高度出发,对建筑的设计创新、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结构选型和机电系统合理、经济环保、工程控制力与完成度、使用感受等多方因素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务求使评选结果客观、公正。
主要内容: ( 1 )对武汉市域内开展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房屋特色调研,对建筑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判,编制《武汉农村建房标准图集》,为村民提供具体的房屋建设方案。对各新城区新建类农村房屋提出 3 套改造方案,改造类农村房屋提出 2 套改造方案,并根据方案提出合理的预估工程造价。 ( 2 )结合农房立面整治和危房改造工作,以垃圾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编制《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图集》,为全面整治山水林田路周边环境、大力整治农户庭院环境、全面提升村庄的环境品质提供参考。
李早主编的《融合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作品集)》这部作品集,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精选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广告学等7个专业的国内外竞赛获奖作品和**课程作业。这部作品集如同一部发展史,记录着建筑与艺术学院几十年来紧跟时代,秉承创新思维的办学思想和专业领域的拓展过程,记录着建筑与艺术类5个一级学科近年来水乳交融、多元创新的学科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提升之路。作品集中的部分作者,目前已经成为业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或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有众多校友活跃在国内外设计前沿,展现着合工大建艺人的风采。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旗下的的学术组织一中国高层建筑国际交流委员会(ClTAB),联合专注于高层建筑和未来城市概念、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全球** 机构一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启动了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评选活动,旨在推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创新,以及促进*多的国际交流与发展。《中国*佳高层建筑(2016年度中国摩天大楼总览)(精)》通过**客观的评价,翔实可靠的技术数据、精美的图例,既对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六大奖项(中国*佳高层建筑奖、中国高层建筑城市人居奖、中国高层建筑成就奖、中国高层建筑创新奖、中国高层建筑建造奖、中国高层建筑杰出贡献奖)的获奖建筑作品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全面反映了我国近些年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领域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发展现状和未来
日经建筑以 建筑物的设计者在实现大胆创意、解决复杂难题的过程中,是如何 说服 客户及相关人士的呢? 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始了连载企划 打动人心的说明展示 ,而本书则是对该企划重新编撰后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按照 建筑师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过程 获得客户认可的方法 获得客户信赖的诀窍 三个方面进行取材,收录了隈研吾、原田哲夫、内藤广、伊东丰雄、东利惠、西田司、青木茂、大谷弘明、中村拓志、山梨和彦等知名建筑师,以及Coelacanth K H、奥雅纳公司、SALHAUS、克莱因 戴瑟姆建筑事务所等15组活跃在建筑界*线的建筑师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作品时的秘诀以及他们向客户推销建筑策划方案时的秘诀和要点。 每组的案例分析分为两部分,*部分通过事例学习深挖1 个项目的实现过程,而第二部分则总结了各设计者说明展示的窍门三要素的风格。读者不仅会
左靖主编的《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是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读物。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展事,本届中国馆的主题 平民设计,日用即道 聚焦于日常生活的智慧, 平民设计 服从日用即道,关注 本地、节约与责任 ,关注民族的传统、家国的环境。为此,中国馆策展人梁井宇先生选取了包括*名设计师马可、建筑师朱竞翔在内的九个参展人(组)集体发声,用自己多年的实践来阐述这一学术主题。 本书除了项目介绍、针对性访谈外,增加了 延伸阅读 单元。特别的内容编排使本书不仅是一本展览场刊,更是一部了解当代中国建筑新浪潮的重要参考读本。
本书将特别呈现金贝尔美术馆的建筑手稿集。 金贝尔美术馆,竣工于1972年,是路易斯·康后期作品之一。本书将重点介绍一批创作于1969—1971年的施工图,它们来自普雷斯顿·格伦事务所的收藏。这家事务所从项目设计初期开始便参与其中,协助康一同完成了这座建筑。 书中收录了对格伦事务所两位建筑师的专访,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他们都曾在金贝尔项目中与康的事务所密切合作。而借助这些施工图,可以愈发清楚地看到康的理念如何一步步化为现实。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的劳伦斯·斯佩克教授的文章,则向我们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合作。作为美术馆馆长的理查德·布朗所创建的伟大计划无疑给设计带来了诸多影响;而其他人,例如康事务所的马歇尔·梅耶、照明顾问理查德·凯利、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科曼丹及普雷斯顿·格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