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这个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了。然而在日本,伴随着 城市规划 诞生的 社区营造 一词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以久。 社区营造 一词蕴含了市民或居民持续地为自己的社区进行营造活动的意思。社区营造在与粗犷又强硬的城市规划之间,时而争斗,时而互补的过程中,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通过社区营造为日本的城市增添了更多舒适宜人的场所。同时在这段历程中也诞生了许多 社区营造的工作 。本书整理了日本的社区营造方面工作的全貌,但在社会环境和城市规划手法与日本截然不同的中国社会,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本书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在条条框框地阐述 工作意味着什么 。书中收录的是,许许多多日本的社区营造专家们,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是如何从事相关工作的故事。
城市虽然几乎与每个人相关,但即使是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 城里人 ,也未必对城市很了解,城市对大部分人而言也都会 说不清,道不明 。 这本《图解城市规划》力图用简洁而艺术的方式来解说城市, 城市就是一座容器,它容纳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历史。 本书通过全手绘图纸与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规划的工作体系和内容、城市规划师,让大众读者和初入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青年规划师对城市规划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理解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未来城市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 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的常备学习资料。
《生态乡村规划 普通高等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一书*章至第三章回顾了乡村的概念与乡村划分,提出了生态乡村规划的学科支撑与理论基础,简述了生态乡村规划及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乡村规划的方法和程序;第四章至第十章重点围绕生态乡村战略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居民点布局与节地控制规划、景观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环境规划、旅游规划等主题逐一介绍了生态乡村规划的主要专题规划内容;第十一章围绕生态乡村规划的编制依据、成果形式与要求、 多规合一 对生态乡村规划编制的 新 要求、 乡村振兴 对生态乡村规划实施的 新 要求、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系统阐述和专题探讨相结合,经典知识与前沿热点相结合,既具有教材的普遍性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属性,可作为全国高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实证研究-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对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的效用检验。2.1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首先分析讨论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工具和实施效用,试从空间规划体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视角对城市空间增长这一现象进行重新解释和梳理,以国内外*新理论研究动向和成果为基础,并在中国当前 新常态 下的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总目标的分析框架下,完成了中国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增长阶段特征及趋势分析;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体制设计;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从城镇体系到国家空间系统》内容有国家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进化与创新、研究国家系统的意义、我国“国家系统”现状基本特征——农业时代、延续而来、我国“国家系统”现状基本问题、国家系统变革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变革、国家系统变革的微观基础、国家系统变革的方式——多体系联动进化等。
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竞争,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复兴和发展的重要的新战略驱动力。智慧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新的集体生活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以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本书试图将智慧城市与文化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解读其对城市空间和经验的影响来采取真正的批评立场。这种文化和批判的视角尤为重要,因为智慧城市既是一种渗透着乌托邦信仰的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的城市转型过程。这本书一开篇就考察了智慧城市赖以建立的技术现实,从使我们能够监测基础设施内发生之事的芯片和传感器到连接个人的智能手机。通过这些技术,城市空间似乎被激活了。这种激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一方面是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城市的新控制论的野心;另一方面是自下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2016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城市治理研究,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我社策划推出《城市治理实践与创新系列丛书》,旨在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编写团队
本书的英文版属于《能源报告》(Lecture Notes in Energy)的第65卷。全书共分3个部分、共12章:第1部分(第1章~第4章),探讨了将韧性思维纳入城市规划所需的创新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改进或调整规划范式;第2部分(第5章~第8章),作者研究了韧性城市规划的理论是如何在亚洲、欧洲、美洲以及澳洲等地被应用于实践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成功案例的经验;第3部分(第9章~第12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城市形态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框架涵盖了城市形态元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上与城市韧性相关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与概念框架中提到的城市形态要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等。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很重要的城市旅游项目之一。全国各城市陆续建设大批主题公园,对主题公园开发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大。本教材集成中国近30年主题公园开发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以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积累、规划开发、咨询经验和行业观察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主题公园的社会起源及其演变,梳理了优选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借助丰富的案例,深入解析了主题公园的战略管理、主题管理、盈利模式管理、投资和财务管理、市场评估和营销、季节性与游客管理、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规划管理与配套建设以及外部影响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本书适用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含俱乐部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对从事
本书从地域、时域、功能特征三个维度,构建了集建筑室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污染水平和散发源特性等信息于一体的基础数据库;研制了空气微生物污染在线监测装置,为实现室内微生物污染精准控制提供了技术保障;针对典型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问题,提出了多项建筑本体防治技术和建筑设备防治技术措施,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在室内污染传播问题,给出了工程防范措施,实现了从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传播途径与沉降定植全过程动态高效控制,为提升我国室内环境的整体水平提供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市政工程识图与预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施工图识读、市政工程定额、市政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市政工程定额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清单计量与计价、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的编制及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查与管理等内容。为便于读者理解市政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要领,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工程实例和例题。 本书具有内容翔实、通俗易懂、依据明确、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市政工程设计、施工、造价咨询、造价审计与管理人员自学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从十个方面对绿道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环境与生态功能的规划策略、国内外案例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它是一部高水平的专著,又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的教科书,特别是对把绿道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手段,有着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为更科学客观、理性系统、有机地建设城市格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与此同时,《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对游憩系统与防灾系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此外,《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对城市如何长期、有效地可持续性发展,避免短期效益,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该书充分强调了城市整体功能和结构中绿道的重要性,提出建立绿道网络的具体案例及必要性,阐述了现阶段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该书从城市建设的大战略角度记述了绿道
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全球城市人口占比在2050年将高达70%。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未来城市中,我们的安全状态如何?交通状况怎样?空气、水和食物是否干净卫生 所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城市,让人们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且能舒适自由地生活。 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需要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具有包括城市发展理念、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构成这个知识链的是包括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资源环境管理学和文化资源管理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
城市探珍是对于建筑学的整体性原理的实验。每一栋建筑,它所矗立的土地、环境的历史共同形成我们认知建筑的要素,而这些建筑又构成了对于街区绵延的印象,构成了对于城市与建筑风貌的整体性认知和理解。本书记述的便是关于一个城市老街的建筑探珍过程,再进一步说是通过一个系统的建筑学的图示和记述模板,综合而全面地表现了老街和建筑的历史信息、场地、外观等空间信息,同时还表现了老建筑随时间演变的履历信息等。借助这个模板记述的系统,本书完成了大连南山老街47栋建筑的建筑学绘制和表述。
全书追溯了旧城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比了中西方旧城更新历程与特点,总结了当前旧城更新领域的新技术、新思潮与新理论,并结合我国旧城更新发展新形势与新需求,建构了适应于存量发展新时期的旧城区可持续更新方法体系,分别从旧城更新触媒理论与多方共赢目标、存量空间现状评价和定量分析、旧城区综合安全防护、老旧建筑多元改造提升、旧城区风热环境改善等多元角度诠释旧城区可持续更新的内涵、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为新时期下我国旧城更新领域存量空间更新路径设计、存量空间品质提升、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旧城区完成从城市建造走向城市经营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旧城区可持续更新和永续发展的目标指明方向。
本教材贴合教学和实践需求,按48课时制定学习计划,采用直观图形 简洁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知识;植物的功能作用及实现途径;识别要点;设计方法;分类设计;图示表达。本教材将植物识别与应用结合,实现图纸和场景的转换,培养学生植物组合造景的图纸绘制能力,同时引入近两年的校企合作项目和校内实训项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园林、植物设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这本由陈伯兴、蒋云飞主编的《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实务(第2版)》根据新版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 2013、《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编制。本书系统地介绍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础知识,造价费用的构成.计算方法以及材料价差的调整方法;并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众多实例(有些题目是2005~2014年江苏省市政工程造价员考试试题),供读者学习参考。本书集理论与实务一体,有较强的实践性,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市政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市政工程造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实用参考书。
本书通过对历史文脉中许多优秀的案例进行的考察,提供了详细的城市设计分析,涵盖了街道、广场和建筑物,构成了城市和城市的公众面孔。概述了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更好地理解了城市设计的主要要素。这包括街道、广场的布局、设计和细节,以及它们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本书第三版新增加了 可持续城市设计 、 视觉分析 和结论三章,增加了65页(近30%),介绍了该领域的理论和影响,给城市设计和规划带来了更大的现实意义。克利夫 芒福汀探讨了街道和广场的功能、结构和象征手法在历史语境中考察的榜样。这些都是以城市设计构图为背景,从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作家那里挑选出来的。本书可供城市设计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