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现存的1855、1865、1876、1947等年代历史地图及不同时期历史照片,通过扫描、拼合、描绘、复原等技术措施,针对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制作了大量的历史空间分析、示意图纸,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演进进程进行了研究。该书对公共租界中区的初期发展进行了城市规划解读,根据经整理的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分别对公共租界中区的城市功能、住宅布局、空间形态、道路桥梁、市政水系等空间元素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反映了外滩地区空间形态的来龙去脉及其缘由。
《匠心铸园: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与创新》基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多年来“基地化”服务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实践与成果累积,系统梳理了苏州工业园区从改革开放到转型发展不同阶段、从“园区”到“新城”华丽转身的非凡历程,总结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不同时代背景和苏州工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研究和持续探索,结合典型案例与分析,展示了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规划特色。 《匠心铸园: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与创新》是针对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个案研究,希望为相关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及关注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人们提供的技术参考和案例借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完成工业化,目前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改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由于发展阶段、经济状况、产业类型、社会文化等背景条件的不同,其规划模式与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总结欧美法国国家典型的更新模式,分析评估其得与失,判断其适用度、价值范围和适用对象,对我国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具有借鉴意义。《西方废弃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对策和实践》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西方已经开展的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模式类型、实施策略、运作体系、具体方式、技术手段等进行系统分类,有选择性地吸取其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作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和价值判断,为我国老工业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例证。
好的城市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场所。 创造促进人际交往的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为社会行为提供背景。 怎样才能创造出社交氛围浓厚的街道?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对这些平凡无奇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它们成为支持一系列社会行为的场所。《街道》一书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系统地考察了人们的行为和感知,从而开创了关于社区商业街道上社会行为的类型学,同时对街道的社会维度进行探究。 维卡斯 梅赫塔表明,社交性并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结果,它同时受制于物质环境、土地利用、环境和土地的管理,以及被人们赋予特殊意义的场所等几项之间的关系。 城市设计、规划、建筑、地理和社会学的学者和学生将从本书获得启示。《街道》一书的内容可以直接运用于实践,对于专业城市设计师、规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建设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可以为地区的发展建设开辟新的路径,也可以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书通过设计师的经验分享与的案例解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成果。按照类别分为生态旅游小镇、历史文化小镇、农旅小镇、产业小镇和康养小镇,每个小镇都有其独特的地貌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图书通过精美的图片、图纸和详尽的设计说明,深度解析了特色小镇的设计背景、灵感来源、设计理念、设计过程及其实现效果。此书的出版可以为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小镇规划者和投资者带来的灵感和启发。
《深圳改革创新丛书·规划探索: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规划实施历程(1980-2010年)》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主一副”两部分:主要部分为深圳市中心区规划编制与实施三十年历程回顾及其经验教训的总结,通过梳理中心区规划编制及实施的演变历程,记载中心区规划建设资料,为社会广泛研究深圳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提供素材。辅助部分为深圳中心区规划实施的初步评估,重点在于中心区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评估。并期望通过探索深圳市中心区规划实施后的评估方法,最终以规划评估成果反馈对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改进建议,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与市场经济密切接轨的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和实施方法。以规划评估推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改革,这是作者的初衷
本书收录了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报告,以及就北京城规划、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问题阐述的重要观点,同时有写给梅贻琦院长、童寯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彭真市长的信。资料非常珍贵,具有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设计丛书 匠人营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设计探索》在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0周年之际,将新区城市设计方案梳理成书,以论文集的方式介绍滨海新区总体、重点地区等层面的城市设计实践及运作体系研究,具体包括城市中心、居住社区、新城区域、历史保护区的城市设计。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设计丛书 匠人营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设计探索》详细展示了城市设计生态低碳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因地制宜,结合滨海新区地方特色,探索适合滨海新区的设计方法,寻找符合新区发展要求的城市设计方案。
本书英文版是为了纪念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出版一百周年而写的,在出版16年后,我们的世界及各个地方的规划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推出了第二版。在这个全新的版本中,作者强调从更高、更广的战略角度,从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规划。本书重新审视了霍华德的思想及其对当今城市规划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讲述花园城市运动初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二,探讨霍华德思想中某些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被颠覆及受到诋毁的,三,试图强调,在我们努力创造21 世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的时候,霍华德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开发控制是现代城市规划重要的职能之一,它对各个地块的开发活动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管控是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关注城市建成环境的“功能合理性”和“形态和谐性”;聚焦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公共价值领域。本书介绍和总结上海城市设计管控的历史演进过程和现行方法体系,评析公共活动中心、重要滨水区和风景区、交通枢纽地区、历史风貌地区、其他重点地区中城市设计管控的重要案例,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学者和在读学生提供了富有启迪和值得借鉴的有益读物。
《家庭无障碍建设指南》编著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为了切实解决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系统和不实用等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我国家庭无障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家庭无障碍改造中的实际经验,借鉴国际无障碍建设的先进模式基础上,我们编制了这本《家庭无障碍建设指南》。书中介绍了国内和国际无障碍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概括了家庭无障碍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素,对住宅公共空间、住宅套内空间和乡村民居的无障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同时对家庭无障碍改造技术要点及特殊人群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