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几里得编著兰纪正、朱恩宽编译的《几何原本/汉译经典》是世界上、最完整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也是欧几里得最有价值的传世著作。欧几里得在本书中,系统地总结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学者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欧几里得建立了定义和公理并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确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而本书也就成了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现,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拓扑线性空间与算子谱理论》是为具有初步泛函分析知识的读者提供的深入一步学习的泛函分析教材或参考书。内容由拓扑线性空间一般理论与算子谱理论两部分组成。全书共包含六章和两个附录,前面三章叙述拓扑线性空间的一般理论,后面三章是关于banach代数与算子谱理论的,之后介绍了谱理论在算子半群理论与遍历理论中的一些应用。 《拓扑线性空间与算子谱理论》在讲解上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例子加以阐释,以期加强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相互联系。
伍鸿熙、沈纯理、虞言林编著的《黎曼几何初步》是黎曼几何的一本入门教材。本书从黎曼度量及联络出发,介绍了黎曼流形研究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技巧。以测地线的研究为重点讨论了各种形式的比较定理和Morse指数定理,同时还介绍了子流形几何学。 书中也勾画了近代微分几何中的一些重大成果,如球面定理、正质量猜想以及几乎平坦流形等,最后还列举了当今微分几何研究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可作为大学、师范院校数学系高年级选修课教材以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数学工作者参考。
项武义、王申怀、潘养廉编写的《古典几何学》采用近代观点系统介绍了古典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欧氏几何、非欧几何、解析几何、球面几何与三角、射影几何等),并着重对各种古典几何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和全局探讨,突出它们的几何思想和在方法论上的创见。 《古典几何学》可作为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几何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中学数学教师进修和教学时参考。
大家在课程里都会碰到某种程度的数学证明,有些人甚至把做数学与进行数学证明等同起来。 但究竟数学证明这种功夫在数学活动中有何作用?它是否真正确立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它是事后的装扮功夫抑或它能导致前所未知的新发现?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数学证明(珍藏版)》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试以大量实例与读者探讨以上问题。
伍鸿熙、沈纯理、虞言林编著的《黎曼几何初步》是黎曼几何的一本入门教材。本书从黎曼度量及联络出发,介绍了黎曼流形研究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技巧。以测地线的研究为重点讨论了各种形式的比较定理和Morse指数定理,同时还介绍了子流形几何学。 书中也勾画了近代微分几何中的一些重大成果,如球面定理、正质量猜想以及几乎平坦流形等,最后还列举了当今微分几何研究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可作为大学、师范院校数学系高年级选修课教材以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数学工作者参考。
小说家兼数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M吉卡(Matila Ghyka)写的这本《数学概览:生命·艺术·几何》,试图按照古典的美学观点——特别是柏拉图的观点,来解释并表达隐藏在自然之美、生物之美以及人类艺术作品之美背后的数学原理——或更准确地说,几何原理。 《数学概览:生命#艺术#几何》只涉及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内含多幅插图,还有不少包含真知灼见或具有哲学意义的评述。作者通过分析我们熟悉的事物,给出关于几何学、人体和生物组织、建筑、美术作品中对称性和比例等知识相当全面的介绍。特别有价值的是关于古典建筑中对称性应用的讨论。 阅读《数学概览:生命#艺术#几何》不仅令人感到愉快,而且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它在古典艺术、建筑和生物学的背景之下,以对称性(或美)为关键概念,熟练地编织出一张综合历史、哲学、数
本书基于《微分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修订而成。本书是数学专业本科教材,内容包括:曲线论,曲面的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基本方程和基本定理,曲面的内蕴微分几何,以及活动标架和外微分法。这次修订版着重在整体的曲面概念以及微分流形的初步概念方面加强阐述,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另外还要加强例题和习题的配置。本次修订版对本书做了一次全面的修正,并且添加了第六章的三节内容,所添加的内容主要是引进大范围的抽象曲面(2维黎曼流形)的概念,并且系统地在抽象曲面上展开它的几何学,也就是独立地、以内在的方式讲述内蕴微分几何。
本书系统讲解拓扑学理论知识。在美国大学作为教材近20年,最近由原作者进行了全面更新。第一部分为一般拓扑学,讲述点集拓扑学的内容,介绍作为核心题材的集合论、拓扑空问、连通性、紧致性以及可数性公理和分离
《矩阵论(第2版)》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矩阵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篇,下篇为应用篇,共8章,分别介绍了矩阵的几何理论(包括线性空间与线性算子,内积空间与等积变换),λ矩阵与若尔当标准形,矩阵的分解,赋范线性空间与矩阵范数,矩阵微积分及其应用,广义逆矩阵及其应用,几类特殊矩阵与特殊积(如非负矩阵与正矩阵、循环矩阵与素矩阵、矩阵和双矩阵、单调矩阵、M矩阵与H矩阵、T矩阵与汉克尔矩阵以及克罗内克积、阿达马积与反积等),前7章每章均配有数量的习题.附录中还给出了15套模拟自测试题,所有习题和自测题(约1300题)的详细解答,即将由清华出版社另行出版。 《矩阵论(第2版)》可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也可作为理工科和师范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反演变换及其性质、圆与反演变换、两圆的互反性等几何知识,系统地阐述了这些几何变换的理论和它们在几何证题方面的应用. 本书写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中学生、低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教师和几何爱好者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是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特点编写而成的,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事件及其概率、变量的分布与数字特征、多维变量、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每章配有习题、课程文化,书末附有软件体验和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以及考研真题汇总。 本书理论系统,举例丰富,讲解透彻,难度适宜,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经济管理类有关专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部分专科院校选用为同类课程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参考用书。
《平面解析几何方法与研究(卷)》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欧氏平面解析几何的有关重要内容,是作者参考了多种有关论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而成的。《平面解析几何方法与研究(卷)》对进一步理解平面解析几何基本内容、拓宽知识面都有很大帮助,对于书中的难点和一般解析几何书中不常见到的内容作者都作了严谨而详细地论述,并配备了较多例题。每个例题都具有典型意义,是对正文的重要补充;这些例题对理解重要概念、掌握解析几何方法有重要作用。因此,《平面解析几何方法与研究(卷)》是一本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参考书。
大家在课程里都会碰到某种程度的数学证明,有些人甚至把做数学与进行数学证明等同起来。 但究竟数学证明这种功夫在数学活动中有何作用?它是否真正确立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它是事后的装扮功夫抑或它能导致前所未知的新发现?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数学证明(珍藏版)》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试以大量实例与读者探讨以上问题。
《灭火救援指挥》含八个章节,各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章绪论;第二章灭火救援指挥体制;第三章灭火救援指挥规律与原则;第四章灭火救援指挥方式、手段与;第五章灭火救援指挥活动;第六章灭火救援指挥决策;第七章灭火救援指挥训练;第八章灭火救援指挥效能评估。
《自然学校活动案例选编》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编,内容为一些试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比较的案例进行整合。案例对象为学生,目的是教导学生,让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该书作者长期从事相关行业,对本行业有很深入的理解和了解,该书适合教师和相关人员使用。该书收录了“熊猫家园”“叶子面具”“植物之美”等内容。
在科学翻译 ,汉译《几何原本》(1607年)是一项杰出的成就。利玛窦与徐光启筚路蓝缕,以古文风韵,译拉丁原典,风格传神,令人心悦诚服,梁启超曾赞其为“字字金珠美玉”。《几何原本》的翻译也是历 欧洲与中国 文化冲撞的一个侧面,故其价值不 于数学史或科学史,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亦具重要价值。 安国风博士的这本《欧几里得在中国》,着力把握晚明社会学术思潮变化的大背景,突出《几何原本》作为“异质”文化(如抽象性、演绎性和公理化)的特点,详细探讨了欧氏几何向中国传播的前因后果;同时,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梳理引证,对相关人物、著作的评述与分析,揭示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嬗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