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改版自别莱利曼的《趣味天文学》。全书介绍了 关于天的学说 中基本的内容,用典型的科普语言,帮助读者澄清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现象。书中对于一些天文现象和材料的研究方式同学校的教程有着本质的不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们半懂不懂的天文现象,在这本书里被用一种不同寻常、充满辩证观点的方式给予重新阐述,引领读者轻松走进天文学的大门,从而限度地激起读者的兴趣。
中国古人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二十四节气及天文历法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本书把现在人们常用的年、月、日、时、季节变化的特性特征、产生发展等科学的梳理,有利于大家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本书以牛顿引力理论为切入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和建立过程,让读者对于这一现代科学的重要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可以理解验证引力波的重要意义。 作者长期从事科普创作,有着丰富的科普写作经验,又是物理专业出身,并且在NASA工作,对宇宙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此对理论本身和发现过程的叙述有独特的,既不会让读者畏难而去,也不会让读者只知道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对理论本身一无所知。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现代科学理论的神奇与奥秘。
《雷电电弧放电效应及其危害机理研究》由李良福、覃彬全主编,作者根据重庆市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CSTC2013PT—GC00001)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05、GYHY201306069—03)资助的雷电电弧放电效应及其危害机理的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桥梁工程防雷技术规范》研究与制定的科研成果,结合重庆市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具体实践经验,并参考外有关雷电监测、雷电物理、大气物理、大气电学、土壤电学、气体放电、高电压实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腐蚀电化学、金属腐蚀、钢筋锈蚀、钢结构技术、钢结构事故分析、OPGW雷击试验及其防雷技术、金属学与热处理、金相分析、焊接冶金原理、电弧焊、电弧放电和雷电电弧放电等方面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六章二十五节,对电弧放电与雷电电弧放电的基本概念及其差异、雷电电弧放电的自然现象
本书作为权威专家精心打造的科普读物,力求融知识、趣味和探索于一体,囊括宇宙万物中玄奥的科学原理,揭秘了宇宙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介绍了宇宙中的各个天体和星座以及神奇现象和奇幻事件。全书资料翔实,文字简练,语言通俗,富有韵味,,为你解开宇宙之谜,让你尽览宇宙的神奇。你获得的不是生硬呆板的科学知识,而是对这个神奇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这是爸爸、妈妈讲给孩子听的天文故事。 向往光明和温暖的小彗星哈伊,在 好运气 的帮助下,历经艰辛,穿越太阳系,沿途拜访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太阳。读了这本《小彗星旅行记》,相信小朋友一定能够爱上小彗星、爱上天文。 《小彗星旅行记》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稍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主阅读。
每年有成千上万吨宇宙尘埃降落到地球表面,折算到一个 50 平方米的屋顶,相当于每年落下 6 颗直径 0.2 毫米的微陨石或 2 颗直径 0.3 毫米的微陨石。绝大多数微陨石的直径在 0.2~0.3 毫米之间。 本书作者从屋顶排水沟采集颗粒样品,清洗、烘干后筛分至 0.1~0.4 毫米。先用双目显微镜挑选出可能的候选体,再用放大倍数更大的 USB 显微镜进一步检查,从众多来自地球的人造和天然颗粒中区分出来自宇宙的颗粒。 本书包括 1500 多张来自宇宙和地球的各种颗粒的显微照片及其介绍,可供陨石爱好者欣赏、阅读,也可供专业的陨石研究人员参考。
\\\\\\\\\\\\\\\"当这个世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当你为自己的无知坐立不安,当存在的焦虑开始满溢,当你囿于困境无法抉择、当你无法承受现实之痛、当你不能保有开放的状态、当思维变得狭隘、当情绪不受控制、当心理失去平衡……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打开这本书。 本书精选了世界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泰森与读者之间的101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泰森从宇宙的角度出发,解答了关于科学、信仰、哲学、人生中的大量问题。很多信里蕴藏着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体会过的那种渴望:寻找生命的意义,孜孜不倦地试图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专业人士的困惑,也有普通人的迷茫。通过这些提问与解答,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与现实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问题和困惑都藏在你所树立的宇宙观当中,跨出自我的维度,学
我国是历法文明古国,古代成就闻名于世,历法改革次数之多世界罕见,诸多先辈早已作过探索。正是由于他们的启示,我们成立了历法改革研究会,继续先辈们的历法科学探索。 章潜五编*的《中国历法的科学探索》主要内容就是相关研究成果、建议及相关文献。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 农历 科学*名、春节科学定日、共力研制新历、明确世纪始年、效果和体会、呼吁和建议。附录为相关文献。
这本书介绍了在20世纪世纪七八年代,国家海洋局地震研究室在海洋潮汐预报原理的基础上,自创的 天体运动地震预报法 。这种方法是1967年提出思路,1968年论定方案,1969年编制程序,1970年开始对我国几个主要地震区进行监测。地震研究室的科研团队利用这种方法,相继对1975年辽宁海城、1976年云南龙陵、河北唐山、四川松潘等7级以上大震,震前均不同程度做出了预报。本书稿重点介绍了作者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与理解,地震成因的辩证关系,地震的周期性及其与天文因素的关系,利用地震资料与天文周期进行中、短期地震预报具体方法等内容。在附录部分,列出了作者在1970 1984年间,利用 天体运动地震预报法 做出的121次预报及与实际情况检验的对照表。
《中国蓝色产业带建设》对中国蓝色产业带建设的战略架构、建构范式等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中国蓝色产业带建设的战略架构和取向,探究了蓝色产业带的形成机理与演化机制,列举了中国蓝色产业带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解读了中国蓝色产业带建设的自然地理依托和社会机构依托,分析了蓝色产业带建设的条件并富有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带建设、中国沿海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带发展的对策建议。可为国家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中国蓝色产业带建设》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批准号:GD11HYJ02),项目负责人为广东海洋大学张开城,本成果由张开城、徐以国、乔俊果共同完成,统稿工作由张开城负责。
\\\\\\\\\\\\\\\"当这个世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当你为自己的无知坐立不安,当存在的焦虑开始满溢,当你囿于困境无法抉择、当你无法承受现实之痛、当你不能保有开放的状态、当思维变得狭隘、当情绪不受控制、当心理失去平衡……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打开这本书。 本书精选了世界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泰森与读者之间的101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泰森从宇宙的角度出发,解答了关于科学、信仰、哲学、人生中的大量问题。很多信里蕴藏着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体会过的那种渴望:寻找生命的意义,孜孜不倦地试图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专业人士的困惑,也有普通人的迷茫。通过这些提问与解答,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与现实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问题和困惑都藏在你所树立的宇宙观当中,跨出自我的维度,学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表明质量会使空间弯曲,并预言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科学家宣布 LIGO 探测到了引力波。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可以超越时空,实现星际穿越? 那么,时空是什么?如何超越?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了解。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 超空间理论。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描述了超空间的研究历史,超空间理论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 物理学圣杯 统一场论的可能性,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的理论探讨,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不涉及太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作了相关的物理解释。内容包括天文学研究历史的回顾、太阳系、恒星、星系、特殊天体(致密天体)、宇宙论、霍金的宇宙观、探索宇宙、我国天文学研究概况等十个章节。本书的*特点是将霍金的宇宙观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来介绍,并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霍金思想中深奥的物理内涵。
本书主要讲述利用观测恒星确定测站点的天文经纬度和天文边的天文方位角。 大地天文测量属于大地天文学的范畴,内容包括球面天文理论和实用天文测量两部 分。球面天文理论主要讲述天文坐标( ,A)及天文方位角(a)与天体的天球坐标系 的关系,两种坐标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球面三角形联系起来的。实用天文测量主要讲 述进行野外天文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本书结合国内现在使用的 ASCA -1型天文测量系统,详细讲述了天文定位、定向的原理,观测方法和程序。本 书内容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可作为测绘导航专业技术人员的 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