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讲述网络时代来临之后,给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和可视化发生的背 景。《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划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地图的背景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位置、属性和时间三要素;第三部分讨论地图的应用,阐述地图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相关问题和决策支持。
本书着眼于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涉及国家两洋战略,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觉,就国家战略地理空间,阐述了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地理载体的多源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为实现海峡智能化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先行的基础。以四个区段由西向东,进行了海峡目标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海峡通道的战略区位,表述了海峡专题基础信息与技术。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着手,全面阐述3S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集成应用技术,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精密单点定位(PPP)是GPS定位技术中继RTK/网络RTK技术后出现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如何保障和评价PPP的精度和可靠性是PPP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书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数据探测与抗差估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PPP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别从PPP的数据处理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丰富了精密单点定位数据(预)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精化了PPP的函数模型及模型,拓展了PPP质量检验与优化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精密单点定位质量控制体系,为今后制定PPP测量技术规范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定位(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GNSS)相继问世,为空间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性的变化。GNSS技术广泛的民用和军事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的发展。自1994年开始启动北斗卫星导航(BDS)建设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经历了试验、区域、三代的迭代升级,优化完善了星座布局,与美国的GP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共同组成GNSS。GNSS以其全天候、高精度、覆盖等优点,在导航定位、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信息和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信息与智能产业的重大支撑技术,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同时也对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空间准确性、应用时效性和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
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为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定性、定量、动态、综合的信息支持,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数字城市建设。本书对城市环境遥感的框架体系、信息处理、典型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全书共分十章,从城市环境遥感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主要信息源和信息处理方法,总结了城市环境遥感的框架体系、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从土地覆盖分类、典型目标识别、变化检测等方面对遥感影像解译方法进行了研究。以遥感数据和派生信息为主,综合各种统计调查数据,探讨了多源遥感信息在城市热环境建模、景观生态分析、生态安全评价、人居环境评估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方面的应用。本书可供从事城市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等方向研究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同时也可供从事城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