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主编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文集(2014)》选录了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还特约了研究会部分研究员为本文撰写了论文。本书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规范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以我国海洋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时间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围绕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权益与安全、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文化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与介绍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与地理、自然资源各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细分成若干书目的大规模海洋丛书。自 2011 年辑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推出了 10 几种。此次作为第三辑出版的品种共计有 9 本。 本书是《话说中国海洋资源系列》中的一本。海洋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我国海洋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市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本书旨在向全社会普及对海洋能源的认识,了解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风力发电、浓度差发电等海洋能源利用的原理和前景,以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一开发行列来。同时,本书作为一本海洋动力的科普读物,对于青少年了解海洋能源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书分7个专题,分别介绍了海洋的认知、现代海洋观的内涵、现代海洋国土观、现代海洋资源观、现代海洋权益观、现代海洋防卫观、现代海洋观的实践与创新等内容。
马丽卿、朱永猛编著的《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研究--以浙江为视点》既立足于海洋旅游经济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全面梳理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切合未来趋势的创新型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中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本书还将研究视野投向浙江,以浙江海洋旅游管理实践为研究蓝本,通过梳理浙江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等,提出了构建浙江“大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框架、实施路径以及运行模式。
该书共分为五章,包括海洋生物概述,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以及海洋脊索动物。通过对海洋里形形色色的生物的详细全面的描写,使想认识和探索海洋生物的人们对神秘浩瀚的海洋生物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赵彬彬、段文洋编著的《层析水波理论--GN波浪模型》阐述了基于流体层速度假设建立的层析GN波浪模型。全书共分8章。第1章重点介绍层析GN波浪模型的发展。第2章论述GN波浪模型的建立,首先给出引入一般速度假设得到的GN模型,进而讨论浅水、有限水深下的GN模型和用于无限水深的GN模型。第3章介绍浅水、有限水深和无限水深下的无旋GN(IGN)模型。第4章介绍海底形状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 第5章介绍海底形状随时间变化带来的兴波问题。第6章介绍孤立波的稳态解求解方法和两个孤立波相互作用的时域模拟问题。第7章介绍两层流体间内孤立波的GN模型,并介绍稳态解求解方法和时域模拟方法。 第8章对深水非线性波模拟进行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岸与近海工程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
近年来,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Management,ICM)被广泛用于治理海岸带及海洋环境恶化,确保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这一趋势也促使国际组织把推进ICM的实施提上Ft程。实地应用和经验证明,ICM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有利于国家更好的应对来自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从而实现海洋及海岸带、自然资源的良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海岸带及海洋管理需要基于ICM项目的实施。据此,PEMSEA(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制定的目标之一就是,到2015年,将该地区20%的海岸带纳入ICM项目中。这就意味着需要尽快增加从事ICM项目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为此,PEMSEA一直在国家和地区间推广ICM的培训课程(除了网络构建、同类项目的联盟安排和开展ICM研究生课程等其他战略措施外),动员经过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到国
书稿以山东省为例阐述了作者在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五章,章概述了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相关学术研究观点;第二章介绍山东省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环境,并具体介绍了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第三章研究了山东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包括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2018年、2019年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市 十三五 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和 十四五 展望等;第四章研究了山东省海洋科技与政策情况;第五章讨论了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措施和意义。
本书为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系列教材之一。海洋动物学实验是海洋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作者针对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不完善,调研和参考国内外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经验,总结、提炼和整理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该院本科生专业的具体实际和基础,制订切实可行的海洋动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符合该院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专业实际的海洋动物学教学大纲,内容科学,教学适用性强。
由黄冬梅、贺琪、郑小罗等编*的《海洋信息技 术与应用/海洋科学前沿系列丛书》一书为海洋信息 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 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 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 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 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 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 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 信息技术在*地科考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 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在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辽宁海区赤潮统计预报》(2001BA603B-06-05)、海洋公益行业专项“典型海域水母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业务化应用与示范研究”(2010050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金属离子在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3130039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东湾典型海域褐潮生物种群生态对策”(2014020182)及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基于生态稳定性的溢油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溢油次生灾害的生态防治”(201415)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部分研究成果,并借鉴和引用前人的部分研究结果系统集成。本书在概述渤海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渤海海域频繁发生的赤潮、褐潮、水母灾害、溢油事故、生物入侵及绿潮、污损生物危害等海洋生态灾害的诱因、规律、危害及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海洋生态灾害
《海陆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研究》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运筹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初步构建了海陆资源配置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将其分为要素资源配置和空间资源配置两大方向,梳理了相关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并界定了海陆资源配置的定义、范围、方式和原则;在海陆资源配置理论方法基础上,从空间布局、时间次序、数量分配、经济波动的视角分别进行了建模分析,终提出适用于我国管理现状的海陆资源配置对策。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场所,无论是生活在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还是深藏水下几千米的微小细胞,它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家园。我们欣赏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享受着富饶珍稀的海洋资源,但我们依然对其所知甚少。海洋中的生命可谓光怪陆离。有体型巨大但性情温顺的蓝鲸;有身材微小但凶猛残暴的博比克虫;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也有聪明的海豚、走出神话的海牛和如神话般的海蛞蝓。从过去到现在,海洋中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生物;从现在到未来,海洋能为人类带来无数难以置信的可能。不管我们在海洋中邂逅了多少种神奇的海洋生物,都是探索未知而收获的馈赠。本书以*奇妙的100种海洋生物为主,通过真实的图片,带来大家了解海洋生物鲜活的形象。虽然编者竭尽所能,希望为读者了解这些生物而做各种努力,但依然无法描述海洋生物的复杂与奇特,更
近年来包括溢油、绿潮(赤潮)、危化品泄漏、核泄漏在内的海洋突发事件接连发生,这些海洋突发事件对水产养殖、水上运动、滨海旅游、海上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尤为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急需加强海洋环境灾害应急信息管理,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本书分七章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现状、海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等内容。为实现应急业务管理、提高应急指部门决策能力和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本书可供海洋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王健鑫、赵盛龙、陈健编*的《舟山海域海洋生 物野外实习指导手册(海洋生物系列教材)》主要内容 :为配合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野外实践项 目 开展,依托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科学野外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作者基于多年来从事舟山海域 海洋生物野外实习教学工作的经验和大量标本资料的 积累编写了此书。本书共收录了实习基地所在海域的 900余种海洋生物,并配有彩色图片,对其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分布等进行了概括描述?br/ 本书特色:本书结合现代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 养需求,着重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书中附 有各物种二维码,读者如果想进一步详细了解本书所 收录的海洋生物物种信息,可扫描对应物种的二维码 ,平台由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数据库提供数 据支撑(http://cvnlbm.zjou.edu.cn)?br/ 适用范围:本书可作为
《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与介绍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与地理、自然资源各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细分成若干书目的大规模海洋丛书。自 2011 年辑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推出了 10 几种。此次作为第三辑出版的品种共计有 9 本。 本书是《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文化版块中的一本。本书采用先概述后具体的写作方式,先对海岛的整体情况作以介绍,后对各个省市海岛进行逐个讲述。在讲述过程中配以相关图片以及民间传说等内容,不但丰富了图书内容而且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及趣味性。本书体例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总体质量较好。
本书研究了海洋能及海洋能产业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海洋能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国外海洋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了国外海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和特征,根据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系统构建原则,提出了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即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创新支撑子系统,阐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模型,阐释了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实证评价,使用UCINET6.0软件研究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主体子系统;研究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子系统,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要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