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是《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之一。本书是达尔文近十年的观察研究结果,书中描述了42种攀援植物,至今仍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文献。图文并茂,也是可读性极强的普及读物。
《园艺植物遗传学》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园艺植物性别的决定和花性分化、细胞质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遗传物质的变异、群体遗传与进化、园艺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内容。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有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训练。 《园艺植物遗传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园林、农学、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艺、园林科研、生产的参考用书。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介绍了浙江古田山及其邻近区域的维管植物,共计140科394属677种下包括种以(分类单位),约占古田山地区维管植物种类的45%,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该地区常见种类,同时兼顾一些重要或特色的种类。 由于古田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方腾和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收录的植物种类绝大多数同时见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从这个角度看,本册对浙、闽、赣、皖等地的常见植物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植物地理学》在介绍植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植物与植被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地理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植物区系地理;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种群;植物群落;世界植被地理。
本书包括植物形态学、结构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和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与技术。主要介绍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的科、属、种的识别特征。此外,还介绍了研究和获取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强调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统一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书是王云生、蔡永萍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 十三五 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3版)(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社,2019)的配套学习指导书。全书章节安排与主教材一致。各章内容包括学习目的与要求、重点 和难点、学习要点、自测题、自测题参考答案。书末有两套模拟试卷,并给出了参考答案。本书可为本科生学 习植物生理学提供辅导,同时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多肉植物专业图书。“多肉达人秀”主要介绍三位达人与多肉植物的情缘故事和他们对多肉种植的心得。“了解常见文艺多肉”和“多肉植物DIY”是全书的主体。前者以属为单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后者手把手教你做出既文艺范儿又创意十足的多肉组合盆栽。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实验与野外实习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与实习课时约占50%,由于植物生长、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季节有密切联系,结合福建省药用植物的资源特点,便于就地取材,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特地编写此实验实习指导。本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药用植物形态与显微观察、药用植物系统分类、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它是根据全国高职高专中医药专业、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与相应的教材编写。
植物学实验教程(第三版)赵遵田苗明升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和系统分类学部分,共设33个实验。书中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量技术、细胞结构、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孢子植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种子植物主要科、属的特征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以及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还附有常用植物学实验仪器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 21世纪,全世界都在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也越加富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特别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人类和地球和谐发展的共同途径,生物能源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与一般的矿物能源不同,生物能源是利用生物质、水、无机物通过生物转化,可以再生的一种新式能源。与石油、煤相比,生物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已慢慢地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木质纤维素是转化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研究其生物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将目光重点放在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转化和水解上,具体内容包括生物能源和燃料乙醇的概述、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和影响因素、水解液的基本知识等。本书内
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著,介绍了植物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教材:花卉应用(第二版)》在介绍花卉应用基本原则和常见形式的基础上,着重讲解了花卉在室内、室外和花卉专类园三种典型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有常见插花的造型技巧、基本技法和花卉装饰技巧,室外花坛、花镜和花卉专类园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方法。《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教材:花卉应用(第二版)》在每章都设置了“实训”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章后的“思考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优选间距约480千米,南北优选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
该书共分六章。*章介绍了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与教学组织等准备工作。第二章介绍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等知识,野外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阐述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知识。第四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自然环境和植物分布概况,包括本地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类型及植物分布特点,使读者对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区的植物资源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五章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各类群有突出特征描述;每种植物记有简要识别特征描述、生境、分布和主要用途。第六章提出了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其中有今日仍琅琅上口者,如“指桑骂槐”,也有不常用到的艰涩成语,如“黄杨厄闰”。每句成语所选用的植物都与该植物的特性息息相关,本书即针对成语中的植物专章逐一进行详细图文介绍,使读者在阅读与使用这些成语时,能更深入了解成语中的植物的含义,从而增加对植物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