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近红外数据库构建、管理及应用》旨在研究构建烟草行业近红外数据库平台,有效解决烟草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对样品粒度、仪器参数、 环境条件等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缺失,近红外光谱采集质量参差不齐;2、化学成分预测模型指标偏少;3、化学成分预测结果的可比性差;4、样品含水率对近红外光谱的干扰难以消除;5、部分近红外光谱仪之间预测模 型传递效果差;6、近红外分析数据分散等。近红外数据库的构建将行业近红外光谱仪一体化连通,实现烟叶和卷烟近红外分析数据的自动收集,充分发挥基础化学成分数据潜力,将显著提高行业近红外分析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有效拓展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对烟草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流程工业面向精益制造、智能制造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书围绕机器视觉方法在烟草工业中精选除杂工艺应用,系统介绍了该工艺过程中开发应用机器视觉系统面向的关键问题和方法,包括精选除杂目标的图像特征识别、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光学检测及在线剔除平台设计等,同时介绍了机器视觉系统在打叶复烤、制丝加工和卷制包装等工艺环节的应用案例。
《重要烟用香料特色风格》共编辑了100 多种重要烟用香料,主要介绍烟用香料的①植物学名、②植物别名、③香料来源、④理化指标、⑤主要化学成分、⑥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式、⑦特色风格、⑧管理标准和⑨参考文献等内容,对重要烟用香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式和特色风格进行了详述,为天然烟用香料在卷烟产品的应用所具有特色风格可行性提供研究基础,为重要天然特色风格烟用香料的开发研究、加工生产、理化检验、实际应用、商业贸易、教学科研等提供参考。
《卷烟工艺规范》的内容有1总则和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设计,3打叶复烤,4烟片处理,5白肋烟处理,6制叶丝,7叶丝膨胀(干冰法),8制梗丝,9掺配加香,10滤棒成型和复合,11卷接包装,12工艺管理,1
《卷烟工艺规范》的内容有1总则和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设计,3打叶复烤,4烟片处理,5白肋烟处理,6制叶丝,7叶丝膨胀(干冰法),8制梗丝,9掺配加香,10滤棒成型和复合,11卷接包装,12工艺管理,13过程检测与测试等等。
《卷烟工艺规范》的内容有1总则和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设计,3打叶复烤,4烟片处理,5白肋烟处理,6制叶丝,7叶丝膨胀(干冰法),8制梗丝,9掺配加香,10滤棒成型和复合,11卷接包装,12工艺管理,13过程检测与测试等等。
K326品种因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吃味纯净,劲头,浓度适中,燃烧性强等特点,是卷烟不可或缺的主料配方,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形成具有支撑作用。本书根据 大农业发展趋势、行业原料发展背景及原料保障现状,结合目前K326品种烟叶生产实际,针对烟叶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研究和各种方法的综合配套,实现生产管理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改进、使烟叶品质逐步提高。通过技术研究,调整和优化烟株养分管理,改善“烟株-土壤”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状况,改善烟株群体的养分均衡度,提升烟株营养调控与管理运筹水平, 终实现烟叶生产中化肥控量提质增效的目的。在烘烤工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烟区生态环境和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下部烟叶、上部烟叶及雨后烟叶的烘烤工艺参数及流程,减少挂灰烟、烤青烟、枯糟烟及无使用价值烟
烟叶原料物理特性不但与烟叶的产区、品种、等级相关,而且与卷烟配方设计、烟叶加工和贮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并 终影响到烟叶原料的使用质量、卷烟产品的风格及加工成本等经济指标。卷烟生产中烟叶原料主要包括烟叶与造纸法再造烟叶,两种烟叶原料在加工生产及应用方面存在差异。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首先建立了烟叶及再造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的检测方法,形成了烟草行业 标准;全面掌握了不同产地、品种烟叶原料物理特性的差异,明确了含水率、温度等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烟叶原料的加工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分析了原料配方、加工工艺等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规律,全面掌握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物理特性与成丝质量的相关关系,提高了造纸法再造烟叶使用价值;基于烟叶原料物理特性形成了打叶复烤加工技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