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是以墨滴为基础,集喷射工艺、扩散沉积过程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于一体的先进微加工制造技术。《喷墨打印基础:喷墨与墨滴中的科学》立足于墨滴产生、滴落和碰撞的科学机理,系统地介绍了喷墨打印复杂过程、材料工艺等影响因素和喷墨各阶段表征方法。《喷墨打印基础:喷墨与墨滴中的科学》共16章,详细讨论了墨水从喷墨打印头内喷出,穿过空气然后撞击衬底并扩散,*后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介绍了喷墨打印过程各阶段的数值仿真方法,并阐述了射流与墨滴的可视化与测量以及流体与表面表征的实验技术;*后给出了喷墨打印的一些应用和对未来喷墨打印技术的展望。
《印刷工艺学》介绍了印刷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印刷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润湿原理;水墨平衡;纸张输送与定位控制原理;印刷压力的计算和检测方法;图文变形原理;油墨转移方程及其应用;颜色复制基本理论;凹印、柔印和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油墨转移中的现象;印刷品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方法;印刷作业过程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和网点印花。本书引入了把印刷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抽象为物理或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有助于培养读者对印刷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印刷工艺学》可作为印刷、包装、平面设计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印刷类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印刷包装行业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技术人员、高级操作人员的学习参考。
折页装印刷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纸质印刷品。本书根据折页装的特点,将折页装分类成平行折折页装、特殊折页装和地图折折页装;从设计与印 刷结合的角度,介绍了折页装开本数及开本尺寸的范围和确定方法、开本形式、开本折页方式、折页装用纸要求、折页装的尺寸设计特点以及折页装与印刷设备的匹配关系;附录给出了各种印刷机印刷国际标准开本尺寸折页装数据,便于读者设计和印刷时查阅。 本书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适合印刷品设计人员、印刷企业业务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阅读和使用。
以海德堡印通流程为基础,涵盖了从图文处理到 CTP制版整个流程的操作。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印前图文处理的知识,掌握海德堡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使用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教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印刷企业生产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组织编写,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印刷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评价和总结学习过程,推动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式的学习体系。 本教材内容以印刷工艺流程为主线,按照印刷流程编写了七个教学单元,依次讲授印前、印中和印后过程中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检测和控制质量的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各印刷环节质量检测及分析的内容及标准,并通过对印刷过程中典型产品的质量鉴别,培养学生在印刷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印刷质量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印刷化学基础是印刷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书在介绍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物质间转化的化学变化规律时,着重介绍与印刷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基础理论,有关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界面化学基础。
为在内容和体例上紧密贴合高职教育倡导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的教学模式,《印后装订实训教程》根据装订流程共分为八个项目:裁切、折页、配页、锁线、骑马订、胶订、精装、切书。每个项目包含准备和操作等任务,其中操作任务中覆盖了设备调节方法、质量标准与要求、常见弊病及排除方法、操作安全与设备保养内容,所有项目及任务的排列顺序均按照生产工艺真实流程设置,为装订操作学习者提供了贴近现实的学习资料。此外,教材附录中还附带了八个项目的对应实训报告,学习者可根据实训报告内容进行相应项目的操作练习,提升了学习过程的针对性。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对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及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98—1999、QB/T 2624--2003市H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单张纸胶印油墨》; ——调整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着色力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黏性指标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结膜干燥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2); ——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见3.1); ——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见3.2);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墨光泽检验方法(见附录C); ——
本书积累了作者长期工作中与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阅读资料、刊物中总结的常识。 全书以图文并茂的书写风格,试图改变技术书刊以严谨的文字叙述为主的版面,让各个层面的读者都能快速受益: 想进入凹版印刷行业的读者,可作为一本入门普及书籍从头到尾快读一遍,达到启蒙的作用; 熟练的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细读一遍,有助于达到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有益于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 面对凹印疑难问题,针对性地选读相关章节,可将轮转凹印技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 从事凹印机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本书也能为你提供现代轮转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使用现状,可供研发参考。
本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被*评选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本书由三大部分构成。部分,介绍与色彩管理技术相关的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印刷流程各环节色彩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现技术,希望使用人员能通过学习色彩管理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色彩管理技术在生产流程中的整个应用技巧;第三部分,介绍色彩管理技术在色彩复制流程中的整体应用,以及色彩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针对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者与专业人士,希望阅读本书后对色彩管理技术有一个全面而综合性的掌握,并结合实际工艺流程中的应用提高对色彩管理技术的全面认识。 本次出版已经是本书的第四版本。该版与之前版本有一定革新。一方面该书在每个项目后增加了知识点,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增加了相应的习题集,以满足教学复习与知识
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色彩学概述、印刷品质量评价与检测、半色调加网基本原理、典型加网算法及应用实例,以及基于半色调网点(形状、位置)调制的信息隐藏技术等。本书对半色调加网及在信息隐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介绍,对于全面了解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半色调加网前沿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简明自然科学向导丛书:印刷之术》内容简介: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起提供了条件。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那么,什么是印刷呢?在不同的时期,印刷有着不同的含义,分为传统印刷和广义印刷。早期的印刷指的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或其他粘附性色料向承印物上转移的工艺技术。随着近十几年来电子、激光、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向印刷领域的扩展以及高科技成果在印刷领域中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无需印版和印刷压力的新兴印刷方式,如激光打印、数字印刷、喷墨打印等,从而使印刷有了新的含义。目前广为采用的印刷概念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就是说,印刷是对原稿上图文信息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教程》的编写和审定由工作在凹版印刷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从事印刷包装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完成。本《教程》不仅适合于凹版印刷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教材,也适合参加全国职业等级考试及相关职业大赛时学习使用,还可作为印刷包装类职业技工学校和高职学生参考,或作为相关从业人员自学使用。
功能性包装材料品种繁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方健编写的《功能性包装材料》从原材料角度出发,将全书内容划分为6章, 章绪论、第二章功能性纸包装材料、第三章功能性塑料包装材料、第四章天然高分子包装材料、第五章功能性金属包装材料、第六章功能性玻璃包装材料。鉴于材料学近年的高速发展,材料的种类与材料改性等方面呈现日新月异的现状,本书在介绍成熟的材料理论知识外,还引入了许多材料的 研究方向、成果。希望能够使读者有所启发。 本书可作为高等研究型院校,应用型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教材推广使用,也可供高校科技工作者、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3D打印:三维智能数字化创造(全彩)》从产业经济的宏观视角对 3D打印、 3D智能数字化、创客、中国智造、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五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讨论。 《3D打印:三维智能数字化创造(全彩)》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 3D打印的原理、结构和工艺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包括 10多种典型成型工艺的优劣分析和比较,手把手、从无到有地组装一台 3D打印机等。 3D智能数字化是 3D打印的基础和关键,涉及 3D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本书以通俗易懂、娓娓道来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了详细讲解。 《3D打印:三维智能数字化创造(全彩)》是一本以作者原创观点为指导,融汇众多新思想,详细讲解 3D打印和 3D智能数字化技术原理方法,手把手实战型教学的综合类技术书籍,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描述
本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围绕印刷品计价的典型实例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了印刷业务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然后重点讲述了出版物、包装盒、宣传页等印刷品的印前、印中、印后三大工序的计价方法,以及常用印刷材料计算和印刷估价的相关知识。教材正文中穿插了“例题”和“技能训练”: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每章后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印刷机械(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印刷本科规划教材》以传统印刷机械为主,揭示基本原理,展示常见机型,剖析典型机构,介绍操作、调节方法。《印刷机械(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印刷本科规划教材》汇集了印刷工程(原印刷机械)专业创建三十多年以来的教学成果积淀,并融入了印刷行业的*进展和科研成果。《印刷机械(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印刷本科规划教材》共14章,分别介绍了印刷机概述、单张纸胶印机的整体结构与传动、单张纸胶印机的印刷装置、单张纸胶印机的水墨系统、自动输纸机、单张纸胶印机纸张的定位与传递部件、单张纸印刷机收纸理纸系统、印刷机控制系统、卷筒纸平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丝网印刷机、其他印刷机。 本书为印刷、包装领域广大读者提供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