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各种航空模型的设计和放飞为主, 包括手掷飞机、橡筋动力飞机、电动飞机、旋 翼机和特种飞行器等模型,融合了各种飞机的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无线电遥控、气象等 航空知识,有着完备的课程体系。全书共 6 章,以每一类模型为一章,详细讲解其原理、制 作、放飞和竞赛,并将模型的飞行原理和调整原理融入各种实验和飞行的探究活动中,内容 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旨在帮助学习者成为一个优秀的飞机 设计者 和 飞行员 ,提高 竞赛水平。关于模型的制作与放飞还留有一些改进和创新的空间,读者可根据已获得的相关 知识进一步探索飞行的乐趣。 本书假定读者没有任何航空模型学习的基础, 书中内容易于被青少年学习掌握, 易于激 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帮助读者在学习航空知识的同时探索飞行的奥秘,并且爱上飞行。
《航天器设计与新概念航天器》集科学知识与工程管理于一体,能够让广大读者在学习航天器设计知识的同时,了解星际探索新概念、开拓视野、提升自主创新的信心!本书的内容包括航天器总体设计的艺术,空间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航天器控制技术,航天器系统工程,小卫星应用模式,模块化卫星,国际最新星际探索的创新概念和奇妙案例,包括金星探测器、帆式航天器、木卫二机器人、可重构组合式立方体卫星、变形金刚机器人以及潜在的小行星探测概念设计,等等。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学生通识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启发学生创作竞赛作品的指导用书,更适合各行各业渴望了解航天知识和宇宙奥秘的人士阅读。
进入21世界以来,世界航天领域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浪潮,以商业航天为代表的 新航天 成为全球航天发展新趋势,商业航天成为继军事航天、民用航天后人类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从全球大视野出发,从钱学森、郭永怀等开创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前辈们出发,在纵向梳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的同时,又横向对比并深入剖析了商业航天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生动的中外航天事例,从一种特别的 商业 视角看中国商业航天的创新历程和成功经验。同时,本书还对未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作者认为,发展航天事业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层面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将先进技术转化为产业动能,让航天科技深刻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中,造福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商业航天正在与军事
作为人类疾病历史记录古老的医学奥秘,癌症备受世人关注。所有的癌症都起源于人体正常细胞,这是癌症特别令人恼火和反常的地方——它最初来自我们自身。癌症不是外敌入侵,而是一场内部叛乱。抗癌战争实为一场与我们自己的战争。《癌症密码》汇集了医学博士杰森·冯关于癌症的研究结晶。冯博士结合大量实例与数据,指出了癌症研究目前前两种理论范式的不足之处,并以进化论的视角提出第三种范式,回答了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癌症?是什么导致了癌症?癌症治疗的希望在何处?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正在慢慢地经历一场革命。癌症的“种子”存在于所有人体内,但改变“土壤”的力量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核酸检测运用了基因技术吗?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不爱吃香菜是因为挑食吗?为什么有人吃再多也不会长胖?长寿能遗传吗?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小小的基因里,了解基因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这本书讲解了和基因相关的17个主题,结合人文和哲学领域的观点来讲解生命科学,不仅介绍了大众关注的基因问题,还融入了关于生命的哲思,启发着我们去思考自己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全书共分10章,首先回顾了麦克斯韦、富兰克林、金兹顿、吉尔伯特等大师和贝尔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对电磁学发展的贡献;然后介绍了射电天文技术在地外生命观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手机信号的追踪识别等技术和法律问题;又探讨了手机引起的大众恐慌和超敏感性等问题,通过对基站系统进行介绍以尝试打消大众对电磁波的恐惧;还介绍了电磁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成果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及电磁波的军事应用;最后就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无线充电等领域的电磁问题进行了研讨。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航空模型的操纵与制作的相关知识。第一章航空模型的制作基础,讲述了两种绘制图样的基本方法以及飞机机身常用的板材。第二章航空模型的操纵基础,讲述了模拟器的安装调试、操纵要领、以及各种特技动作,可以帮新手解答操作方面的疑问,消除飞行期间的顾虑。第三章航空模型所需的电子设备,讲述了制作一架航空模型需要用到的电子设备,可以帮助新手认识飞机结构以及飞行原理。第四章双发豚鼠号飞机的制作,以及第五章F22战斗机的制作,讲述了KT板飞机的详细制作过程。第六章冲浪者滑翔机的制作,讲述了冲浪者成品机型的制作过程,适合新手入门。第七章自由者垂起飞翼的制作,讲述了自由者飞翼的组装以及垂起部件的安装与调试,制作者可以借此加深对飞控的认知。第八章轻木滑翔机的制作,以及第九章轻木载重飞机的制
天文学是人类早接触并研究的科学领域之一。千百年来,人类的祖先仰望星空,不断探索,试图回答宇宙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以及生命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 本书共分五章。章浩瀚宇宙,从宇宙的起源入手,介绍天文学的基础知识,着重讲解宇宙、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构成以及太阳系内的行星等。第二章地球家园,介绍地球起源与构造人类家园美丽而奇异的景象,以及地球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等。第三章飞向太空,介绍人类飞向大空的重大意义、重要节点,各类航天运载器和空间飞行器,以及人类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活动。第四章探寻生命,探索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外星球,介绍地外文明可能的存在形式,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各种科学仪器等。第五章梦逐未来,介绍人类未来如何高效利用太空资源、如何进行太空移民和星际旅
两栖动物是人们身边常见的动物类群,不论是灵动跳跃的蛙,憨态可掬的蟾蜍,还是悠然畅游的蝾螈,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手册收录了于我国有分布的300余种两栖动物,内容包括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栖息环境和分布范围等信息,带领读者发现新的世界,认识万物之名,领略自然的奇美。
本书讲述了那些无论知名与否、肩负了众多太空任务的人们。除了像尼尔 阿姆斯特朗、约翰 格伦和吉恩 克兰兹这样的知名人物外,作者还重点介绍了一些在美国宇航局、苏联和国际太空探索的成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 隐藏人物 ,例如:瓦莲京娜 捷列什科娃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美国的玛格丽特 汉密尔顿是最早参与对登月成功至关重要的太空飞行程序的女性软件工程师之一。除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照片和插图外,这些关于天才和敬业的人们的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幕后不知疲倦地工作,使人着迷和鼓舞。
今天的民用航空,已从以技术为主导转向了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性成了发展的基本动力。本书阐述了在民用飞机研制、购置和运营中的飞机经济性问题,包括经济性在民用飞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影响飞机经济性的因素讨论、飞机定价和研制成本分析方法、直接运营成本分析方法、运营经济性分析方法、飞机残值评估、飞机融 /投资和资产管理等
蜻蜓历经亿万年来地球沧海桑田巨变,千百年来给人们留下无数话题,古人津津乐道挥毫泼墨,美丽的蜻蜓五颜六色千差万别,大小形态各异,蜻蜓最重要的使命是传宗接代,各种习性都围绕一个中心,寻偶产卵到生命终结。本书分四章二十五节,插图三百余幅,全书图文并茂分门别类介绍蜻蜓的基础知识,引导读者认识了解蜻蜓的来龙去脉及其生命的循环全过程——产卵-孵化-水虿-羽化-未熟-成熟-择偶-交尾-产卵。本书适合昆虫专业人士、业余昆虫爱好者及广大青少年阅读。
本书围绕四维航迹运行中如何实现精准定时到达这一目标,全面阐述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大型客机飞行引导技术,内容覆盖飞行计划航段解析、四维航迹规划和重规划、四维航迹飞行误差估计、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引导指令计算、飞行管理着陆系统(FLS)进近引导等飞行引导全过程。 本书共12 章,主要内容包括飞行计划航段解析和过渡路径的构建、基于航迹运行的四维航迹规划、四维航迹各个航路点的要求到达时间(RTA)分配、四维航迹冲突探测与消解、四维航迹飞行误差估计和误差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推力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引导指令计算、飞行管理着陆系统进近引导技术等飞行管理和飞行引导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对新一代飞行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读者若要查询本书各章相关彩色插图,尤其是
本书基于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用大量的小故事讲述了人类的近亲鱼类、鸟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类如猕猴、黑猩猩、大猩猩、狒狒、猿等在争夺社会等级地位、繁殖、道德发展、语言发展时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人类起源的真相,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对人类从微生物起源的探讨,以及把人和野兽进行一番痛苦的比较,研究生命历史、进化过程以及同住一个星球的其他生物的本质,才能知道摆在人类面前的几条路中哪些走得通、哪些是不现实的冒进,才能为道德沦丧、环境恶化等世界难题找到出路。
本书选取中国常见鸟类和一些特有种,收集了数百幅精美照片,以彩图形式,全面介绍各种环境下的鸟类野外识别方法和技巧。本书修订后,完全更新原有内容,使其覆盖面更广,修订尽量选择最常见的鸟类,同时涉及更多的类群,使这本书更具有实用性。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1912 1949年民用飞机概况以及民用航空业发展的著作。全书以200余幅珍贵老照片和100余幅三视线图,全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民航、民间航校和私人所拥有的主要飞机机型及其性能、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用翔实的文字记述了中国民用航空业早期的发展史。
每一天,每一刻,我们身边的万千生物都在上演着奇妙的生命故事、创造着瑰丽的生态史诗——它们无情争斗,却也深深相爱;它们轰然覆灭,却也奇迹般地重生。在变化与永恒共存的世界里,它们被掠夺、被遗忘,却一直默默造福人类。永生的灯塔水母,发光的朽木,“低语”的红豆杉……本书通过丰富多样且有趣的生物故事,揭示了自然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所做出的种种贡献,展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利益攸关:淡水珍珠贻贝是纽约市供水系统的净化者;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挽救了超过一百万人的生命;黏液霉菌能够在地图上规划优选效的路线,为铁路网络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灵感、反思精神和敬畏之心的起点,是我们福祉的全部基础。
果蝇、蚊子、食虫虻……面对嗡嗡飞舞的双翅目昆虫,我们往往会不耐烦地试图杀死它们。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局限,他沿着万千双翅目昆虫隐秘的生活轨迹,揭开这些进化历程中终极机会主义者的传奇身份:它们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也是精于传粉的植物学家;是带来恼人瘙痒的吸血恶魔,也是破译遗传密码的幕后英雄;是狂热的污秽爱好者,也是高明的废物处理大师。 双翅目昆虫的命运与人类彼此交织,这些无名的千千万万构成了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们的成功秘籍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
本书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价值及其与现代教育的紧密关联,系统地呈现了生命学的多维视角,从自然生命的奇迹到社会生命的网络,再到人工智能时代对生命概念的挑战,详细阐述了生命的多重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培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应对策略。本书作为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教材,主要聚焦于生命知识、生命关系以及生命价值的探索。它不仅促进了对生命深层次理解的学术探讨,而且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关于生命的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结合大量珍贵的绘画、实物等历史图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与动物相关的内容,讲述了数千年历史上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书中详尽梳理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是如何对待、描述和表现动物的,这些描述和表现是如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变化而改变的,而且探讨了动物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