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脑机接口、植入芯片、人工器官、神经增强药物、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为代表的人类增强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书尝试从伦理学和哲学层面对人类增强技术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行哲学理论的反思。包括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区分治疗和增强,如何认识技术增强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如何平衡个人自主权利与保护人类基因原真,如何看待超能力个体的社会地位,如何评估人类增强技术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如何评判身体功能与技术产品的融合趋势,以及如何理解身心二元关系在人类增强中的价值蕴含等。 作者提出,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评判应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和技术产品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点中敞开面对但审慎地应对人类增强的挑战,并充分认识到人类物种存在形态正在发生转变的未来图景。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理解的社会学引论)(精)/许茨作品系列》是建立在作者阿尔弗雷德·许茨持续多年的、对马克斯·韦伯的理论著述的强烈关注基础之上的。作者认为,虽然韦伯的探讨是正确的,而且,他也以一锤定音的方式确定了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恰当的出发点,但是,他所进行的各种分析却不够深刻,因而未能奠定各种专享有可能使精神科学的各种重要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很重要的是,韦伯所提出的有关主观意义的核心概念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作者试图把这些社会科学的问题的根源,直接追溯到有关意识生活的各种根本性事实上去,期待为人们探讨当下社会学所面临的各种基本问题,能够提供重要的启发。
王国维自视其《殷周制度论》为经史二学上的大文字,但其藏经学于史学的进路一再被遮蔽。本书由史而经,由王国维而上及历代诸儒,对西周王制要素的继统法、封建、禘礼,尤其是宗法等,进行了翔实而具有系统的阐发,试图在规模、广度与深度上呈现西周王制的几本架构、制度基础、精神原则和理念根基。本书的特色在于:基于经史之学的进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视野,对西周王制做了别开生面但又根植于经典的诠释,尤其是对继统法、宗法等进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对《殷周制度论》与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也为中国思想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宏的视野。
在现代企业中,人人都期望自己有服务型领导力,具备系统思考力,但没有人说得清楚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幸福领导力》为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游戏、创新工具和简单易行的实践。它们可以拿来就用,用于激励任何一个团队,重塑企业文化,提升生产力,培育创造力。管理的重要性太高,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管理。每个人都值得在更幸福的企业中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感和幸福。《幸福领导力》提供的具体游戏、工具和实践适用于所有员工。它解决了许多常见的管理问题:我们如何衡量绩效?我们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奖励员工?我们如何转变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我们如何激励团队?我们如何重塑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起始于以经济为中心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变革,但是其得以立基的基础和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本质上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整体社会的组织运行之中,这促成了中国社会管理走向了社会治理。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社会治理转型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进的转型路径。从这个维度还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现代化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上翻版实践,也不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全盘否定和逆转。
本书在对克利福德·格尔茨科学文化现象学学科的知识论基础、理论渊源和方法论路径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其对地方文化系统中艺术现象和艺术行为的民族志考察和描述范例以及对民族志文本书写问题的思考,来对格尔茨的艺术人类学思想展开较为系统地研究。
《社会工作项目设计实例》由若干社会工作项目设计实例组成,涉及老年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不同的实务领域,展现了社会工作项目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思路。收录的项目设计案例是一线社会工作者实务经验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行动研究取向。《社会工作项目设计实例》适用人群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工作本专科生,亦可供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福利领域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计算社会科学(CSS)是一门融合传统社会科学、计算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深受赫伯特 A西蒙(Herben A.Simon)等20世纪学科先驱的启发,试图通过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来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 本书阐述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四种方法,即社会信息的自动提取、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的复杂性理论、社会仿真建模,并探讨了一系列方法工具,阐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社会复杂性分析,考察了社会现象语境下知识的跨学科整合。 计算社会科学提供了系统、科学、图形化的表达方式,这在传统社会科学领域相当罕见。
《汉书 食货志》曰:“《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与“货”构成中国王朝时期经济运行的主体,而“食货”在性质上属贡赋体制范畴,其内涵与今人所谓“农商”之意相歧。刘志伟教授多年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承前人研究之余绪,着眼于贡赋体制,聚焦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与市场活动及其运作机制,捡若干史料,积点滴心得,撰数篇小文,合编为一册,企能通过探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之若干实态,解释王朝贡赋体系下市场扩张之特质。
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的发展,深受朱子《家礼》的影响。作为生活礼仪范本,朱子《家礼》创制了经典祭祖礼仪模式,并被宋代以来民间社会广泛接受和使用,成为模塑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形态的重要文本。 《朱子 与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实践》从历史民俗学的角度切入,对朱子《家礼》文本与传统社会民间祭祖礼仪实践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朱子《家礼》创制了经典祭祖礼仪模式,规范了民间祭祖礼仪形态。另一方面,家族组织也从生活现实出发,对朱子《家礼》祭祖礼仪模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表现出强烈的能动性。
计算社会科学(CSS)是一门融合传统社会科学、计算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深受赫伯特 A西蒙(Herben A.Simon)等20世纪学科先驱的启发,试图通过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来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 本书阐述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四种方法,即社会信息的自动提取、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的复杂性理论、社会仿真建模,并探讨了一系列方法工具,阐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社会复杂性分析,考察了社会现象语境下知识的跨学科整合。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跨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本书研究当代澳大利亚社会学家瑞文?康奈尔所创立的男性气质理论的学术内涵和实践应用,是一部以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为研究重点,以社会学、文学和文化研究为主要学科场域,以思辨、批判和应用为主要方法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