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社会工作案例丛书》对十个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进行了叙述与点评,这些案例都是在全国社会工作案例评选中获得奖项的案例,对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老年社会工作都具有积的作用和意义。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的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是如何具体、有效地设计、组织与开展的,同时,在阅读和解析中也能够获得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思路、组织方法、协调沟通和需要考虑因素等的认知。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致癌行为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癌症患者日益增多。癌症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很多癌症患者往往能生存5 年以上,癌症开始成为我国较大的慢性病之一。癌症患者的苦痛被社会广泛承认,却很少进入学术研究。癌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涉及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生物医学往往只关心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治疗进展情况等,局限于对病的治疗,忽略躯体和心理是统一的整体。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的疾病体验是当前正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书基于在一所肿瘤医院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呈现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疾痛故事。书中展现患者从发现疾病、找寻原因、经历治疗、
绿色技术创新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企业开发一项新的能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产品、服务和生产工艺等。实践中企业往往忽略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工作,现有学者所提出的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够系统和科学,如何构建一套系统、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付诸于实施,是急需研究的一项课题。绿色技术创新不同于一般性的创新活动,它具有双重外部性,由此导致投资意愿的不足,通过政策介入以驱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变得异常重要。本题基于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行为考察,提出对其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从环境规制、碳交易制度和研发补贴等角度,分析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效应,并提出优化相关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
共同缔造工作坊是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社区参与式规划实践,是对规划和改造模式的新探索。其以问题为导向,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以空间环境改造与机制体制建设为手段,依托规划师构筑政府、公众、规划师、社团等多元主体互动平台,促成各主体达成发展共识,从而制定并落实规划方案。 共同缔造工作坊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引领之下得以实践。基于在厦门的规划实践,《共同缔造工作坊---社区参与式规划与美好环境建设的实践》梳理了共同缔造工作坊的理论来源、提出背景、主要内容、组织框架和工作路径,并重点介绍在厦门市进行的四个共同缔造规划实践案例。希望从规划理论、工作路径到工作实例,在各个层面对工作坊团队的实践进行梳理,给读者带来通过共同缔造工作坊推动社区参与式规划与美好环境建设的启发与借鉴。
城市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运用环境生 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及城市问题。戴天兴、戴靓华编著 的这本《城市环境生态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环境生 态学基本原理,阐述并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及控制,以及城市生态环 境的构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 书共十七章,内容包括:导论、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与调控、城市人口、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城市水 资源及水污染控制、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城市 气候、城市灾害及预防、城市植 被、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环境、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可 持续发展等。 《城市环境生态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可作 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朱建中编著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重点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什么道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本书具体论述了世界和中国进入文明转换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两型”社会;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生态文化:发达国家生态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建设生态文明 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理论,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制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战略目标、总体要求、着力点和行动方案;并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的伟大号召。按照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迈向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这既是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又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因此,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是2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集中表达了当今人类努力超出工业文明黑色经济发展的旧时代而迈进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发
1
本书系统分析了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五位一体 的生态城市全新概念,并设计了 五位一体 生态城市的系统模型;在总结传统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同时,提出了全新的生态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模型;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和文化五个层面的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申振东、龙海波著的《生态文明进程与城市价值论(贵州的解读)》立足生态文明战略全局,以生态文明的实现进程与实现载体为研究重点,采取 文明进程 与 价值实现 两条线索并进的方式展开详细阐述,提出生态文明进程的实现离不开价值理念的认同,生态文明进程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主导价值。这些理论判断对于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帮助。本研究成果既是对生态文明进程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生态文明城市价值认知的一种诠释,与上本著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方政府治理》共同构成研究贵州生态文明的姊妹篇。
《环境功能区划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是在上述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整理完成的,包括环境功能界定与划分、环境功能综合评价、红线管控体系、基于区划的环境管理体系等内容。作者认为,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空间差异划分不同类型的环境功能区,提出不同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和对策,实施差异化的环境管理政策。基于空间尺度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全国环境功能区划以战略引导为主,是各专项环境区划编制和实施的基础和依据。地方环境功能区划以落实细化为主,明确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管控措施。在以2413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评价单元进行环境功能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类型的体现形式,把全国陆地范围分为五类环境功能类型区,其中,以保障自然生态安全为主的环境功能区
中国的高原有中部的黄土高原,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云贵高原,的就是西南部闻名于世界的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原只分布于南部山地,包括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均属青藏高原的北部组成部分,所以这里先从青藏高原谈起。
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将逐步覆盖超过8000家高排放企业,创造一个千亿级别的交易市场。本书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 碳市场我国碳交易试点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碳市场运行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碳市场的 政策,详细阐述了企业、核查机构、投资机构等不同主体如何参与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从实操的角度帮助各相关方 好地投身碳市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4》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年度报告的部,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学术研究新领域。 作者首创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指数(ECPI)、中国绿色生产水平指数(GPI)和中国绿色生产发展指数(GPPI),首创中国绿色生活水平指数(GLI)和中国绿色生活发展指数(GLPI),并且都首次真正实现了综合性量化评价。 分析意外地显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整体速度小幅趋缓,绿色生产艰难前行,绿色生活疑路重重,仍处在新长征的起点。 书中还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关注的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减排治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和生态文明理念学术等领域展开了专题研究。 全书视角宏大,数据翔实,许多观点发人深省。可供社会各界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对林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年初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工作部署,总结推广福建长汀生态建设经验,认真回顾上半年全国林业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林业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全面完成今年林业建设任务,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既是一次学习交流经验的工作现场会,又是一次开动脑筋、鼓劲加油的动员部署会,也是一次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的务虚会。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论述环境问题及阐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材。2000年出版的*版作为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选用,2006年第二版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第三版增加了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及科学发展前沿的内容。本书正文分十章:*章绪论;第二章自然生态环境;第三章人口、资源、能源;第四章大气环境;第五章水环境;第六章现代城市环境;第七章环境伦理观;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第九章环境经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第十章环境保护的低碳化战略。附录部分列出国际环境机构、国际公约及全球大事记。附图展示相应的照片。
经济活动在空间中产生、成长和发展,空间是决定一个地方生产系统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形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并处理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周韬*的《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从空间与产业两个维度考察了城市空间演化与产业变迁问题,构建了空间经济背景下的城市 空间 产业 互动发展分析框架,全面分析了空间价值、空间生产以及空间创新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内在机制,并对未来我国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展望。本书既是对城市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空间经济理论在城市层面上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创新,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既可供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企业管理相关
本书详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围绕“生态创新”这个主题,重点阐释了生态创新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目前实现生态创新所面临的障碍,并提供了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在推动生态创新方面可采用的一些政策战略和商业策略。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生态创新的实践案例并做了详尽分析。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关注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了如何通过生态创新来将环境挑战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机遇,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双赢。 本书对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决策者、企业领导者、相关专业的学人都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鱼(一个鱼头和千岛湖的故事)》由屈波、郑家平著: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 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和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 《中国鱼(一个鱼头和千岛湖的故事)》将以杭干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了帮助社会各方准确认识和把握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把思想统一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战略部署上来,促进实现国家 十三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环保目标,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组织编写了《环境形势与政策问答2016 》。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编的《环境形势与政策问答(2016)》紧密联系我国环境保护实际,以问答的形式向公众讲解我国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措施与对策,是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环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尽管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但毫无疑问,世界环境在20世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导致的后果令人不安。麦克尼尔勇敢地承担起20世纪世界环境史的综合研究工作,《阳光下的新事物》一书非常重要,它使读者知道目前我们人类所处环境如何,今后会怎么样。 两位作者举了很多创意猎手的例子,包括托马斯?爱迪生、玫琳凯?艾施、沃尔特?迪斯尼、沃伦?巴菲特、苹果公司的菲尔?席勒,以及推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波士顿啤酒公司的领导人。这些人的一些特征,体现出了猎取创意的四项原则(感兴趣、多样化、训练有素和灵活性)。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即他们个人的职业任务,同时也是使命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不会让组织、工作、行业或者职业来阻碍创意的猎取。他们也深知周围的世界与他们的计划和项目是如何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