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 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 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环境健康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书是同济大学广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 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 的教学用书,作者总结了10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国内外环境健康与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读者的兴趣点和通识课程教材的特点,从环境健康绪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物理性染、生物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新兴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家用化学品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介绍其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及防护措施。同时,本书穿插了众多环境健康案例,使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本书可读性和实用性俱佳,不仅适用于高校的公选课参考,也可作为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关心环境与身体健康的科普读物。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 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 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滑坡灾害定量预测评价以滑坡发育、演化和发生的理论为出发点,是滑坡监测、预警和评估的关键。本书从 滑坡研究进展、滑坡信息遥感解译、滑坡易发性评价、滑坡变形判据挖掘和滑坡变形位移预测五个方面介绍了滑坡灾害监测预测方法及应用的 研究成果。同时,本书以库岸滑坡、地震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多源遥感数据和时间序列变形监测数据支持下的滑坡灾害监测预测多模型融合方法。 本书所论述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所涉及的内容可作为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滑坡灾害监测预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
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二者紧密相连,有效管控风险,便能够 限度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力度越大、越细致、越全面,安全风险就越低,管控工作就越简单。 本书从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两方面出发,既对企业在提升风险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又对员工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如何有效排查隐患、遵守规章制度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还对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做了适当分析和解读。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生产企业员工可以对照自己的工作岗位,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安全生产。
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是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基础。为摸清北京建筑物的承灾能力,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急需开展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建设的工作。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总体技术方案和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平台,为全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为震灾防御和地震应急提供决策支撑。首先,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提取全市16区范围房屋建筑单体矢量数据,作为房屋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底图数据。然后,利用外业调查APP,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单体建筑物数据调外业查,收集包括建筑物名称、层数、建造年代、功能用途等在内的多个建筑物属性数据,形成全市范围内1:2000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在一体化数据管理构架的管理下,建设建筑物抗震性能普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是基于地震风险源探测、场地效应和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等,设定北京地区可能产生灾害的不同地震事件或者体现地震危险性概概率分析的结果,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地震影响,构建市、区、街道、重点单体建筑四个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和不同精度的灾害情景,并给出此地震灾害情景下的地震应急处置、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提升准备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本书论述了开展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主要建设内容。介绍了基础数据、房屋数据、场地钻孔数据收集的内容和原则,并完成了北京的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建设和以朝阳区建外街道和十八里店为示范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开展了以超高层建筑、代表性体育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是基于地震风险源探测、场地效应和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等,设定北京地区可能产生灾害的不同地震事件或者体现地震危险性概概率分析的结果,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地震影响,构建市、区、街道、重点单体建筑四个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和不同精度的灾害情景,并给出此地震灾害情景下的地震应急处置、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提升准备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 本书论述了开展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主要建设内容。介绍了基础数据、房屋数据、场地钻孔数据收集的内容和原则,并完成了北京的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建设和以朝阳区建外街道和十八里店为示范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开展了以超高层建筑、代表性
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二者紧密相连,有效管控风险,便能够 限度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力度越大、越细致、越全面,安全风险就越低,管控工作就越简单。 本书从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两方面出发,既对企业在提升风险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又对员工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如何有效排查隐患、遵守规章制度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还对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做了适当分析和解读。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生产企业员工可以对照自己的工作岗位,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安全生产。
基于工伤保险理论、统计科学原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理论,运用了 比较研究、泰尔指数、面板回归、面板门槛回归、多项有序回归分析和典型地区调查等方法,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一是基于工伤保险数据,对我国职业伤害率进行了厘定分析与 比较;二是我国职业伤害率分布及风险水平研究;三是我国职业伤害风险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析;四是我国职业伤害率波动趋势的面板门槛效应研究;五是样本地区A市1200万参保人员统计数据的调查与验证。
本书主要介绍城市洪涝立体监测技术及应用。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各项关键技术的 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第2章介绍了GNSS水汽含量监测技术;第3章介绍了基于PERSIANN和GPM卫星降雨估算及其对台风的监测结果;第4章结合滁州双偏振雷达降雨观测结果,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降雨估算技术;第5章结合布吉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及洪涝观测,介绍了城市洪涝监测技术;第6章介绍了基于NB-IoT技术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终端设备及其业务应用情况。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专业、水利信息化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师生、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洪水预报工作的各水务部门、流域机构、应急管理部门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