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本书紧扣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一一灾害链与综合风险防范,以对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台风灾害链为例,深入探讨了风险评估与综合风险防范模式,对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予以完善,并探讨了减轻重大灾害链损失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自然灾害与防灾应急避险实用百科(彩绘图解版)》共分8章,详细介绍了地震、风灾、海啸、洪水、滑坡和崩塌、火灾、泥石流以及雪暴8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预防的方法和灾害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等内容。 《自然灾害与防灾应急避险实用百科(彩绘图解版)》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趣味性强,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火灾原因调查的基本目的是认定火灾引发原因,为火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火灾原因调查鉴定 问题 处置》依据物证鉴定、微观鉴定、定量描述、完整证据链等,从普遍现象和具体过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目前火灾原因调查中的问题。《火灾原因调查鉴定 问题 处置》共分五章,首先简要讲述火灾原因分类、火灾事故调查的程序、火灾证据等内容;然后从起火点认定中的问题与处置、火灾原因调查中的基本问题与处置、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的问题与处置、其他火灾原因认定中的问题与处置方面详细讲述火灾原因调查的问题及处置方法。对促进火灾原因物证鉴定研究新机制的形成,对于火灾原因认定水平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火灾原因调查鉴定 问题 处置》可作为火灾调查人员开展火灾调查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也可供火灾调查领域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
本书围绕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灾害,着重介绍地震灾害、火山灾害、山地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干旱与风沙灾害、水类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火灾等各种常见自然环境灾害的类型、发生基础、成因机制、危害与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环境灾害的方法与技术措施,使读者易于掌握各种常见自然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同时更加突出灾害预防及逃生方面的有效知识。使用该教材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各种自然环境灾害的成因及发生特征,能够利用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先兆来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问题,掌握各种自然环境灾害的预防和避灾、减灾方法及综合防御措施,以保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该刊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将刊物取名为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这既代表了我们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我们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只要研究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2014年,我们有幸获得了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开始以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多学科研究平台,出版《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便是其中的任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学术刊物,推动国内的风险、灾害、危机的多学科研究。 第八辑我们重点对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的概念体系以及相关应急前沿话题(如如雾霾治理、震
2008年 5.12 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家在地震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地质灾害治理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虽然工程内容比较单一,但是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学习心得与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分步论述了常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检测等,具体分为5章,分别为地质灾害及其特征,崩塌治理施工技术,泥石流治理工程,帷幕注浆,质量检测。本书可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带指南性质的系统性读本,也可供从事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灾害现场救护/武警学院统编教材》主要介绍了救援人员作为第1到场力量,在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到达灾害现场的情况下,如何根据灾害事故特点及伤员受伤情况,对伤员进行及时、科学、规范的现场紧急救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灾害现场救护/武警学院统编教材》主要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通用急救技术,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建筑倒塌事故、野外事故等典型灾害现场的救护方法。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系统、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近些年基于振动台的部分试验案例做了汇总。内容包括振动台系统在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振动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振动台的设计与分析,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测量仪器选择,及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一些典型实验教学案例汇总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可供从事地震模拟试验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海洋灾害基金设计及运行机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我国海洋灾害基金设计的现实背景、我国海洋灾害基金设计的技术背景、我国海洋灾害补偿基金的综合设计
《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主要依据应急管理的时间-组织-决策模型以及刺激-表达-反应(stimulus-representation-response, S-R-R)模型,同时借鉴台湾地区9 21地震评估、美国9 11事件评估、香港SARS事件应对处置以及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应对处置等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方法和经验,建立如图1所示的应对处置框架。 本书将侧重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并选择典型性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姚国章、邓民宪、袁敏编著的《灾害预警新论》以揭示灾害预警的基本原理、探索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主线,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国际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研究及其大量实际案例的剖析,为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的理论体系、明确灾害预警的建设框架和应用思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全书共分九章,分别是章《绪论》、第二章《预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第三章《洪水预警与洪水预警系统》、第四章《干旱预警与干旱预警系统》、第五章《地震预警与地震预警系统》、第六章《海啸预警与海啸预警系统》、第七章《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第八章《多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和第九章《美国紧急报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全书力图做到灾害预警的专业理论、实现技术和典型案例的有机融合,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为读者系统掌握灾害预警的理论、技术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精算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针对自然灾害问题, 建立并研究了各风险变量不独立情况下自然灾害风险聚合索赔风险模型及其性质;二是针对风险定价问题, 一方面研究了异类风险组合在凸距离测度下的最优定价问题, 另一方面考虑到巨大灾害带来的巨额损失, 研究了最优再保险策略; 三是针对非零利率下的两类相关风险的风险过程进行了研究; 四是针对带测量误差的广义线性模型的M估计进行了研究?
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将刊物取名为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这既代表了我们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我们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只要研究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重点对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的重大事件以及重大决策相关应急前沿话题展开探讨。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黄土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在论述黄土地质地貌环境的基础上,对黄土地质灾害诸如黄土滑坡、黄土崩塌、黄土湿陷、泥流和地面沉陷与地裂逢等的形成过程与机制,时空分布规律,分类方案,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具可操作性的治理与防御对策;探讨了有关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书中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涵盖面广,为减灾防灾,改善环境,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小城镇在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 位。 《小城镇防灾与减灾(第2版)》以地震、火灾、 洪涝灾害、风灾、地质灾害等主要灾害防治为主线, 系统全面论述小城镇不同灾害的成因、评估、防灾用 地评价、设防区划与设防标准、设施布局与防灾对策 、专项防治与综合防治、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防灾 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以及灾后重建防灾减灾与试点案 例示范分析。本书基于编者负责完成与合作完成的国 家“十五”“十一五”相关防灾标准、应急预案、试 点示范等课题研究与长期的规划实践,突出相关理论 研究和实践应用知识的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 《小城镇防灾与减灾(第2版)》可作为从事城镇 防灾与安全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研究的技术人员、 城镇(乡)领导与其他行政管理人员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规划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分析应急信息管理过程、社会需求、典型应急管理实践及相应的应急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以农业灾害应急为例,研究了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环境及防灾减灾相关理论基础支持下,应急信息化管理原理、流程与框架模型,提出了应急信息资源描述、组织、整合、规划及应急资源优化调度等相关模型概念和相应的理论与技术,并基于DEA方法对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