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2012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围绕关系林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转型为研究重点,针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林业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经济林产业发展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与产业发展等战略性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
《山西东南部森林鳞翅目昆虫》共记录山西省东南部森林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类)昆虫24科203属272种。所有种类均依据实际标本,参考相关文献,描述了成虫、雄性外生殖器、雌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并提供成虫彩色照片以及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照片,为广大昆虫爱好者、昆虫研究者识别和鉴定提供方便和依据。另外,书中还尽可能给出每个种的生活习性及寄主植物资料,以及该种在的分布。
张承地区森林生态产品绿色核算与碳中和评估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为技术依托,基于河北省森林资源年度变化监测评价数据以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划分数据,结合其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为依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选取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产品供给和森林康养9项功能进行评估。
《国际环境译丛:森林动态发育学》从机理上描绘了森林的成长和由于人为与自然的干扰森林所发生的变化,综合了生理学、生态学和造林学方面的如识并比较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强调了所有森林都在持续发生变化,并指出北美和其他地区的森林都在以相似的模式发生着变化。
齐明、何贵平编著的这本《林木遗传育种中平衡不平衡规则不规则试验数据处理技巧》共分五个部分:章是转化分析法的统计学基础;第2章是使用本程序软件的M语言知识;第3章是MLAP程序软件的内容和使用;第4章是林木遗传育种中若干试验类型的M语言程序;第5章是试验模型选择、数据采集和不平衡数据分析技巧;书的末尾是附录,新开发两个常用模型,示范解决负的方差分量问题。
曹福亮、毛贵川所编的《第二十次银杏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围绕“银杏之乡,美丽郯城,科 技助推,强业富民”这一主题,针对银杏栽培、加工 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探讨。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银杏资源开发利用” 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行了交流,为 我国银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当代世界林业——专题篇(上、下册)》是科信所出版的世界林业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在2019年出版《当代世界林业——国别篇》基础上,科信所组织所内各领域核心专家,针对生态系统和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开展业了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并整理汇编形成《当代世界林业——专题篇(上、下册)》。 本书对全球森林治理、森林经营管理、乡村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认证、打击毁林大宗商品贸易、林业生物经济、林业碳汇市场、林产品绿色消费、林业绿色金融、林业产业基金管理、森林文化、林业标准化体系等世界林业发展热点问题开展了具体的分析与总结,旨在对我国林业发展的薄弱或重要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参考。
由兰思仁主编的《2015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新常态下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一书收录了《山西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及发展探索》《感官视角下的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探讨》《长沙桃花岭景区植物造景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构建森林公园的思考》《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探析》等文章。
`
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 上,利用实地调研数据,掌 握补贴到期后农户收入变化 及其收入调整行为特点,实 证检验首轮退耕补贴到期对 农户收入、收入调整行为、 消费、贫困状态、福利及农 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探究补贴到期后农户退耕地 利用决策行为及驱动因素, 为后续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 和完善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 略提供参考依据。
本卷集中探讨了当代中 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指向或 蕴含着的、有别于生态环境 公共治理政策的“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未来政治想象与 愿景,以及它作为一种“绿 色左翼”理论与实践所关涉 的核心概念界定、政治哲学 基础、理论体系意涵和经济 、政治与社会维度等主要议 题,强调由此不仅可以 清 楚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 家战略的社会主义政治与生 态可持续性考量两大历史趋 势交融的本质特征,还可以 进而彰显这种 多基于中国 背景语境的“红绿”生态化变 革的世界性意蕴或贡献,尤 其是在 建设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同 时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 展的全面而深刻绿色转型。
《海南杜鹃花科植物资源与利用》对杜鹃花的资源、繁殖栽培与生长适应性、保育生物学和菌根多样性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海南杜鹃花科植物的识别、鉴定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古树不言,静默矗立,静止姿态的内里是汹涌澎湃的生命力,时光赋予了它们尊严,走近它们,让人由衷地感到震撼和折服。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的“活文物”,记录传承好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北京市门头沟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撰了《京西古树寻迹——门头沟古树》。 《京西古树寻迹——门头沟古树》以门头沟京西古道为地理线索,选取沿途具有代表性的古树,搜集整理相关文化信息,拍摄记录古树照片,旨在编辑一本图文精美、可读可传、面向大众的古树文化书籍。
《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是历时3年科研调查编写而成的一本学著作。《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详细记载了呼伦贝尔市湿地野生维管植物375种,每种植物配有拉丁学名、中文名与中文别名以及蒙名,分别从生态型、生活型、基本形态特征(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详细产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每一物种进行描述,且附有必要的彩色图片,并对科内各属作检索表以方便使用。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组成》对呼伦贝尔市湿地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生态类型与生活型统计,并以群系组为单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将呼伦贝尔市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30个群系组,对每个群系组进行详细描述。在第二章的末尾我们按照不同的湿地类型对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本书基于建立的个20hm的热带雨林动态监测样地(该样地已经纳入美国史密斯桑尼亚热带森林研究中心TheCenterforTropicalForestSci-ence(CTFS)的网络之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相关性、多样性特征及随着尺度变化的规律,揭示出,Janzen-Connell假说、密度制约效应、生态位理论在中国热带森林树种多样性的维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兰国玉、曹敏、朱华编著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种多样性研究》适合从事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和自然保护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