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以“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为名刊行,此次系修订后的更名再版,主要进行了行文和结构的调整、对史实的审校。书中梳理了国内戏剧工作者自20世纪初学习、实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程,指出了在此期间产生的误解及其成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斯氏体系的核心内涵。 书中使用的20 世纪50 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学的详尽记录,是斯氏嫡系传人从事教学实践的手资料,非常珍贵。作者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访学时所见教学实践,印证了书中所提的斯氏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此后作者在多幕剧《打野鸭》《家》、“中日契诃夫《三姊妹》戏剧工作室”的导演表演教学与创作,则是对“体系”之主要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实践与印证。
《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从歌剧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沿着意大利歌剧发展的历史,介绍意大利歌剧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运动、艺术思潮对歌剧的影响。不同于市场中现有关于歌剧类的鉴赏书籍,《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从文化的视野、历史发展的角度满足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 音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而歌剧艺术无疑在众多艺术种类中拥有独特而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增强气质、提升品位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本浓缩了歌剧四百余年历史的《歌剧长河》正是为了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歌剧欣赏的需求而选编的。
这位先知般的导演和理论家,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全面详尽的哲学阐释。 这是一个悖论的哲学:我们到剧场里来寻找生活,但那个生活必须迥异于我们在剧场外看到的生活;演员们必须极其刻苦地做准备,同时又要愿意放弃这些准备工作的结果;导演的最可靠的本事可能是他对乏味的承受能力。布鲁克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挑出实例来说明这些原则,这些故事还展示了他与莎士比亚、契诃夫,以及印度和伊朗的本土戏剧息息相通。这些讨论的结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视点,它同时关注台前台后,它的洞察力是新鲜的,它的文字是优雅的。
《戏剧节奏》不仅视角新颖独特,选择了“节奏”这个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题目;而且通过例举从古希腊,莎士比亚到易卜生、契诃夫以及贝克特和品特等作家的大量名著片断,结合节奏在戏剧演出各个方面的不同体现,在理论上对节奏这个仿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问题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和精辟的分析。
《评弹小辞典》共收条目约2000条,分为总类、行话术语、书目、音乐、人物、社团、书场、著作书刊共八个大类,并附有《传统书目历代传人系脉表》、《南词必览》、《苏州弹词检韵》,涵盖评弹艺术的方方面面,资料丰富,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晓畅通俗,适合广大评弹爱好者查检,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评弹有着积极的作用。
《京剧知识词典》的增订工作历时三年,终于可以奉献给读者了。 增订本删去了原有的异名互见条目约800个。对少数条目的所属部类作了调整。改写了脸谱,砌末,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人物,剧目等部类的一些条目,改写和充实内容的条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五十五。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等部类增补了新的条目,约600个。全书共有条目约4300个。 增订本将收录条目的时间下限定为2002年12月31日。比如新剧目的上演时间等。只有极少数较为重要的著作和人物的卒年例外。增订本增加了彩色插页的篇幅;行头、化妆、砌末等部类的一些条目采用了插图,以补充文字叙述的不足。为方便阅读,对地名、人名当中之生僻字读法及一些字及词语在京剧界的特有读法,都用汉语拼音予以标明。还增设了附
川剧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折子戏是川剧大本戏里中的一折,或是一出。其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表演技艺精妙绝伦。经过数百年的千锤百炼,历代名家的匠心独运,经典折子戏作为其中艺术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继承和发展,久演而不衰。川剧经典折子戏,广受四川民众、喜爱。1978年,小平同志在成都点名要看川剧折子戏,至此,因“文革”而禁演的传统戏剧剧目始在全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