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编。 上编叙述和分析了索马里海盗的现状、起因、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中编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叙述了世界范围内海盗的过去和现状,关于惩治海盗的国际法各项主要制度的创制、沿革及实效; 下编分析了索马里海盗对国际法多项制度的挑 战,并从国际法和国际政治角度对根治索马里海盗问题提出一些理论探索。 本书在对索马里海盗问题国际法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填补了国际法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为将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和提示价值。 全书约17万字,写作过程历时两年。在此期间,我广泛研究了这一领域的世界历史和国际法论著,跟踪、收集和研究了近年来关于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国际组织相关报告、知名智库研究资料和中、英文媒体报道。
对于危害严重、隐蔽性强的恐怖主义犯罪,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安全、兼顾自由以及公平正义和效率的统一。维克托·V.拉姆拉伊、迈克尔·荷尔、肯特·罗奇、乔治·威廉姆斯主编的《全球反恐立法和政策》既关注了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问题,又对侦查措施、涉密证据等问题进行研讨,具有宏观研究与具体研究并重的特点。 现代恐怖主义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本书没有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束缚,而是综合宪法、刑事法、行政法、国际法乃至军事法等视角,对反恐法治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情况,探讨恐怖主义赖以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土壤,提炼反恐立法和政策的规律。
《中国政法大学案例研习系列教材:国际法案例研习》共分为12章,每章包括经过精心挑选的若干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来源丰富。除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的案例之外,其余案例来自国际仲裁法庭、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欧洲人权法院等国际法庭,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庭的判决。2.内容丰富。按照国际法教材的内容,所选案例涉及国际法总则、分则,包括战争法的各个领域。3.时间跨度大。从1872年的“阿拉巴马号仲裁案”到2012年的“卢班加案”,所选案例囊括了近代和现代国际法发展各个时期的重要案件。
2012年11月6日意大利颁布的90号法律,即意大利反腐败法,是意大利针对本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腐败现象而制定的为预防和惩治公共行政部门腐败和违法行为建立起的一套法律。该法律被意大利学者们认为是十几年来较为全面的关于廉政问题的立法改革,它以“重新磨砺的锋刃”向腐败再次宣战。这部反腐败法试图遵循“综合治理”的理念,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欧盟数项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从提高行政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内部廉政监控体系、实行反腐败纪律问责制、加强对腐败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等角度,创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意大利的反腐败立法、实践和经验,对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直接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红十字国际评论》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的期刊。本评论的宗旨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其他集体武装暴力事件的局势下,促进人们对人道法、人道政策与行动的思考。作为人道法的专门刊物,它致力于传播人道法知识和要以并推动人道法的发展,同时有助于防止有违基本权利与价值保护规则的行为发生。本评论为讨论当代人道行动以及分析冲突原因和特性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就冲突所引发的人道问题提出了更清晰的见解。最后,本评论可以使读者了解有关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特别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动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现行国际法的困惑与挑战探析》共分八章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海洋法、航空法、环境法、战争法的运行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以及极地问题所引发的国际法律层面的新思考等八大问题逐一展开。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既注意追踪该学科领域内的新学术动态,又注意吸取学术前沿的成果,以形成全书视野开阔、案例新鲜、重点突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资料翔实、时代感浓郁的特点。
这本由郭玉军主编的《网络社会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贯通,从宏观到微观,从法到国际法,对诸多网络社会中的国际法律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我国目前实践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研究与建设。本书由八章组成,基本涵盖网络社会中的重点、热点国际法律问题。内容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具体而言包括:网络社会与国家主权、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控制与国际合作、网络社会电子商务的国际法律规制、网络社会中的国际金融法律问题、网络社会的国际法律问题、网络社会与跨境资料转移中的资料隐私保护、网络社会的国际争议解决机制,等等。本书具有研究视野比较开阔,内容新颖、丰富,资料翔实,论述较为充实等特点。
刘阳、大树、周金波、克瑞斯编著的《南部非洲国际经济法经典判例研究--兼析中南经济合作中的贸易投资及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不是简单的就英文判决书的翻译,而是希望通过案例研究使读者对南部非洲特有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能有更加深刻的全面理解。本书通过案例的背景介绍以及分析点评阐释了南部非洲今天特有的政治、经济等复杂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与南部非洲距离遥远,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均有很大差异,以判例为切入点,可以真实地了解南部非洲的政治、经济现状。本书是以南非为中心在南部非洲国家选择经贸、劳工以及投资等领域的经典判例进行研究。
证据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庭审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而法庭所能认定的事实只能是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证据法的意义在于它是界定法庭可以接受何种证据,不可以接受何种证据的法律。美国证据法是在普通法证据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为适应美国审判实践的需要,也取得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证据法的发展。《美国证据法》拟就美国证据法向读者作一介绍。书中涉及证据相关性,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人证言,传闻证据,免于作证特权,科学证据,专家证词,实物证据等证据法问题。美国证据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确认和使用可靠证据。以及如何兼顾其他社会利益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体现于美国证据法规则中的经验和政策性考虑对我国学者研究证据法问题有借鉴意义。《美国证据法》适合证据法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