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也是外学者较为重视和经常使用的学术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该著作中,恩格斯系统而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探讨社会结构的内在机制,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时代和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向,即如果说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心还是主要落在生产场所(如工厂)的话,那么恩格斯在此处即打开了另一个重要场所的研究,即家庭。由此,也打开了通过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去逐步展开并透视整个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为
本书把黄枬森先生有关列宁《哲学笔记》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一生对于辩证法研究精华的文章,精心选编,首次结集出版,既是黄枬森先生有关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精品之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成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文化动力研究》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在我国创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进行文本、逻辑和实践解读,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在当代中国场景中的意义。这种解读着力于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在创新发展中的主要体现和具体机制,较全面地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动力方面的创新拓展。同时,这种解读能合理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创新观与资本主义创新观的不同表述,能较为详尽地呈现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期有效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创新发展作用的具体路径。
本书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精髓,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现实状况,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提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原初解读和接续拓展,理清世界历史视野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缘起、推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历史维度,进一步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定位、形成脉络、基本内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挖掘和拓宽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两者关系的著作,从政治思想研究的视角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线索梳理政治思想研究状况。 首先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个维度的含义以及政治思想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关系中所蕴含的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实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个案,呈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认为,实现“政治”与“思想”的共生,是政治进步和学术创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