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学术积累的结果,虽然距离完成苗力田先生1990。年首译《尼各马科伦理学》时所提出的将中庸与中道进行比较的哲学课题为时尚早,但毕竟开了一个好头,在比较伦理这一领域迈出了一大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得这一研究继续深入下去,这也是本书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儒家文明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千回百转,一直延续下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封建王朝的解体,尊孔读经正式终结,儒家文明受到严重的挑战,儒家思想也是几经曲折,但依然保持着活力,对中国的政冶、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的影响。 儒家文明与中国文明在地域上的错位,表明二者不是等同的。儒家文明以中国为发祥地,以中国东部为中心,其地域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的地域性文明;中国文明则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包括其他文明因素在内的多元文明。 儒家文明虽然不等于中国文明,但是毫无疑问,中国文明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原地区的文明是典型的儒家文明。东亚其他国家接受了儒家文明,而且在基本内涵上并没有突破中国儒家文明,因此我们这里讲儒家文明
《礼记精粹》对所选取《礼记》中的重要篇章,做了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把握,使经典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故纸堆,而成为传承文明的传家宝。历代为《礼记》注释的著作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编著《礼记精粹》时,陈才俊等尽量吸取前贤的精辟之论,选录的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力求准确简明,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部重磅作品《傅佩荣讲孔子》。 孔子身处乱世,礼坏乐崩,但他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获得各国国君的重用,以行仁政,恢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全人教育,教化弟子无数,影响中国后代数千年的思想及学养。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孔子的思想内涵与理念。期望藉由全人的典范,形塑自身的样貌。
本书是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其中一些章节已经发表,但大多数章节是未发表的。当我回过头来考察我所走过的学术研究的道路,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遵循着一条思路和主题:即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如何才能实现现代的转型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意义。在20年前也许还是模糊不清的,在今天已经是成为众人的共识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势在必行。因为如果一个民族在经济上富强,在文化上孱弱,那就成为一个经济上的巨人和文化上的矮子,最终会成为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思想空洞的单面人,最后只能听命于他人,成为他者文化的奴隶。一个民族的独立,首先是政治上的独立,其次必须有经济上的基础作保证,但最终要以文化的独立来完成。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中国近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的历史教训。孙中山的辛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辑刊从第三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刊出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