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据明 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华中学术(第8辑)》分11个栏目,共收录了34篇文章,涉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出土简帛文献、中国古代文论、六朝文学研究、英美戏剧研究、语言学研究、重读现代文学经典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有不少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 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 20蒋勋封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忧伤开满来时路》的作者是若非。 《忧伤开满来时路》: 生长于方城的小优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有和睦的家庭和爱自己的父母,有要好的朋友罗雨薇陪着成长,即使父母离异后,生活也是平静如水。故事始于小优14岁那年夏天,从小镇转学来的小坚走进了她的生活。那样年少的年岁,小坚深深地喜欢上了小优,但小优不仅不喜欢小坚,反而认为小坚是个想通过自己结识漂亮女孩安雨薇的坏孩子。小坚将对小优的喜欢深藏于心,从初中到高中,守护着她,从未放弃。时光荏苒,在成长的过程中,小优、小坚、罗雨薇三人相互扶持和陪伴,走过了懵懂的青春,经历成长的幸福与忧伤,也体味到了成长所带来的沉痛……
《忧伤开满来时路》的作者是若非。 《忧伤开满来时路》: 生长于方城的小优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有和睦的家庭和爱自己的父母,有要好的朋友罗雨薇陪着成长,即使父母离异后,生活也是平静如水。故事始于小优14岁那年夏天,从小镇转学来的小坚走进了她的生活。那样年少的年岁,小坚深深地喜欢上了小优,但小优不仅不喜欢小坚,反而认为小坚是个想通过自己结识漂亮女孩安雨薇的坏孩子。小坚将对小优的喜欢深藏于心,从初中到高中,守护着她,从未放弃。时光荏苒,在成长的过程中,小优、小坚、罗雨薇三人相互扶持和陪伴,走过了懵懂的青春,经历成长的幸福与忧伤,也体味到了成长所带来的沉痛……
与近年流传的许多以“文献学”为题的著作相比,王宏理教授的《古文献学新论》是一部有特色的书。作者对古文献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文献学研究的困境加以反思,同时尝试在此基础上重建古典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从20世纪20年代末,郑鹤声、郑鹤春合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起,这门传了两千年的老行业才被视为一门学科。自此之后,以“文献学”为名的著作与日俱增,而且以等比级数的态势不断累积中。这些著作的观点和内容是否完善无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著作具象化的呈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建构过程;同时也借由这些著作内容上的相互比较,告诉继之而起的学者一门学科该如何去建构。例如郑鹤声、郑鹤春的著作,依我们现代的认知看来,有颇多内容并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范畴,但也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尝试,才能我们去思考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本教材力图强调实践性,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本课程时,了解大量的实际例证,增加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感性认识。除了思考题外,我们还设计了练习题,思考题与练习题都用繁体字,以便孥高大家对古典文献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做。我们建议教师应事先熟悉这些练习题,还可以根据旦己的教学需要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那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包括一些硕士生)还可以按照“进一步阅读文献”所提供的线索自学,进而拓展和加深有关方面的知识。自学也是一种实践,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刘向、刘歆父于。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现代化,这门古老的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如何撰写条理清晰和规范的文献综述是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书通过对近二十篇文献综述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在文献综述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对文献的简单罗列、不恰当的综述线索、逻辑混乱和不严密,以及没有基于文献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等。此外,本书对如何在文章的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和结果讨论等部分结合文献进行综述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可供管理学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涉足学术研究的本科生参考。此外,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尚未接受规范学术研究训练的管理学研究人员也会受益匪浅。当然,从事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人员也将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本书吸收了近十年来文献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编著者近五年来文献学教学的经验与内容,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 全书分为“中国文献学研究概述”、“中国文献发展史研究”、“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文献基础知识”、“文献分论”、“文献工作”等六大部分。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自学参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