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作为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以其文笔之精审流畅,内容之丰富翔实,录事之求实考信,思想之博大精深而蜚声中外,倍受推崇。该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计三百余万字;其记史也,上自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在这部史学巨著中,司马光着眼于为政之方略得失,前世之兴衰隆替,集兴邦之略,匡君之言,为臣之道,善治之规于一体;融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思想的哲理性与深刻性于一炉,前承古人,后照来者。《资治通鉴》问世九百余年,已刊刻出版七十余次;一代伟人*,一生曾阅读此书十七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受国人推崇之程度。《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在世界史学上亦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书编者在参考胡注本及其他多家注本的基础上,杂采众说
《史记》是中国史籍中,较有成就的著作之一,是“二十四中”的开篇之作。《史记》中的内容博大精深 , 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文学名篇,并可将其作为政治著作阅读、品味。 本书的内容丰富,记述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写了下层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书使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几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述的是从上古到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曾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写作风格史无前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史记》中渗透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入世精神,有百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有舍生取义、勇于
汉朝司马迁作的《史记》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伟大的历史名著,其中有许多文学名篇。因为司马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进步的历史观点和高度的文学修养,所以他能够审择史料,创设体例,刻画人物,把先秦以来多方面的史实和他当代社会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动态如实地反映出来,写成这样一部完整丰富的“通史”。更因这部书有缜密的体例,可以妥帖地安排多方面的史实,于是就被那些由汉朝到清朝的许多史学家所接受和取法,无形中便规定了他们写历史的范式。另一方面,又因这书的内容丰富灿烂,生动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复杂生活,于是又被后来历代的文学家奉为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莫大的影响。《史记》像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河上;《史记》像一座山,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大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古籍而论,堪称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吾等服务图书馆有年,历稽古籍万千,常见有不署真实姓名而但有字号、爵里、别名、室名之书籍,读者莫识为谁,对内容之理解,亦因而发生困难。 著述不署真名,古已有之。萧统之《文选》,其所引书常但注姓字,不著原名,实为滥觞。此例历隋唐而盛于宋,明清更烈。编者所见最早以别号署名之书籍,则为唐宋,如《胎息经》一卷,夷门广牍本,题唐幻真先生撰;《渔樵闲话》一卷,广四十家小说本,题宋东坡居士撰。 古人著作以别号署名,其原因甚为复杂。或因政治见解与当时朝政抵触,故化名以。如《鸳鸯涤传奇》,题海宋道人撰。该书写清兵侵明,痛骂明朝边将无能,清乾隆朝列为禁书。又如《兰易十二翼》一卷、《兰史》一卷,题明蕈溪
今之学者,若涵泳精近于古之文化,无浮躁之乱心,实为难得!阳春白雪,二十年弹指一挥俱往矣,有金经之雅方,可谓大化! 天文地理、礼制宗法、衣食住行、金石书画,片片园地开满中国古老文明奇花异草;王力、启功、许嘉璐、杨伯峻、谭其骧,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如闪闪明星照亮了这一片片繁茂秀雅的奇葩。你想知晓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吗?你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吗?那么请走进这片由文史大家为你植造的文化之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