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研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16篇论文,是长沙吴简研究的成果。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嘉禾吏民田家莂》为中心,分别讨论了“馀力田”、“常限田”的含义,“士”、“复民”、“诸吏”、“州吏”等社会群体的性质以及与孙吴政权赋役制度的关系,长沙郡一带的民风民俗与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下编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为中心,对简文中的“复民”问题,孙吴政权的丁中老小制、口钱、算赋等赋役制度,赐爵制度,屯田制度,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英儿》讲述的是晓南,人太不一样,秉性显出来的时候,太残酷。但毕竟有过那如花如月的一刻,我们在一起,向这边看着。照片还是挺美好的,再给我一点照片吧。在书里有我们所有见面的日子。出书的时候我不一定看得到了。
本次出版的《古玩图鉴(玺印古钱篇)》系列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古玩图鉴》共有8册,分别是: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家具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内容上大大超过原著《古玩指南》; 原《古玩指南》仅仅是单本单色,没有图片,改编后的《古玩图鉴》共分为8册,全书插有近3000张的精美图片,大大提高欣赏和阅读的效果; 鉴于在赵汝珍时代的科技和考古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悖论,编者对原文作了一些修正并增加现代考古的成果。
本书收录三明市所墨守成辖各县(市、区)的摩崖石刻、时间截至1949年10月前。 石刻题目一般采用本来名称或约定俗成名称。无本名或不知名的名刻,一般以署名或所隶属的具体地名或选择原题刻中有代表性的名词作为题目。 历年纪年、干支纪年、民国年号用汉字表示,并用阿拉伯字加注公元纪年;人物生卒年代、年龄,石刻字数和其他计量数字均用阿拉伯字表示。 石刻中刻错的字,或生僻的古汉字均按原刻抄录,字后以括号加注;石刻中原有的注文则加“原注”字样。缺字或无法辨认的字以“□”表示。正文中部分“/”表示石刻原文的回行。石刻原文的标点系编者所加。 石刻的作者及原文中的人名,只在首次出现时作人物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研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16篇论文,是长沙吴简研究的成果。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嘉禾吏民田家莂》为中心,分别讨论了“馀力田”、“常限田”的含义,“士”、“复民”、“诸吏”、“州吏”等社会群体的性质以及与孙吴政权赋役制度的关系,长沙郡一带的民风民俗与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下编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为中心,对简文中的“复民”问题,孙吴政权的丁中老小制、口钱、算赋等赋役制度,赐爵制度,屯田制度,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一、本書是商周時代青銅器銘文的選本,年代下限斷至秦统一以前,共收入拓片二百六十六件。 二、本書按年代、地域編次,即商代晚期,西周早(武王至昭王》、中(穆王至夷王》、晚《厲王至幽王》期,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則按地域《江淮、齊魯、三晉、關中》分國別排列。 三、為方便讀者,對銘文作了釋文。通假字和異體字用括弧注出,缺字用方框表示(能補者于以填入》,不識之字除個別存原篆外,均作隸定,一般古今字及重文、合文不再標明。 四、本書採用器銘,除少數公私藏拓外,主要引自下列著錄:、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三代吉金文存》 《商周金文錄遣》 《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 《金文總集》 《殷周金文集成》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文物》、 《考古》等雜誌 五、為便于制版,部分拓片作了缩放處理。
《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金石丛话》主要内容包括:“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说碑、说帖、谈拓本、碑额、碑阴、碑侧、碑座、秦石刻文、先秦金文等。
近几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献尤其是其中众多的简帛古书,使先秦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观。然而很基础的古书年代、学派以及人物年代的问题,至今仍然受到疑古派及胡适、冯友兰等的哲学史编纂学的极大影响。几十年来,学界虽然对某些问题有所反思,但尚未奠基于出土文献而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本书利用出土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期使先秦秦汉学术思想史及后世的相关研究得以推进。
《古印章探微》撷取战国官印八十一方,基本出于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间或采自新出的印谱。它们大多是书法篆刻专业的学生及古玺爱好者经常临摹的对象。目前,对于战国时期的文字,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分类法,即将其分为齐、燕、三晋、楚、秦五大系。《古印章探微》就是按照这个类别逐次编排。对所选的每一方官印,力求从文字、历史与构图的角度进行分析。
作者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材料为基础,考查了商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取得了许多有历史学和语言学价值的成果。论著分为两编:编系统地考查、考证、描写了商代的人们使用的时间术语、时间表达式;分析了各类时间表述方式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语源结构;揭示了时间表述方式的时间指称;对时间表述方式所揭示的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性质进行了穷尽性的论证;解释了商人使用的时间表述方式的认知识解和认知模式。第二编考查、揭示商代人占卜的时间特征。分别从大宗材料分布、分组分布、贞人分布入手,系统揭示商人在占卜时间上对“干支”、“天干”、“地支”、“旬”选择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