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
宋美龄跌宕起伏一生,大致分为大陆时期、台湾时期、美国时期。台湾时期和美国时期,可称为她的 后半生 。从时间来看,后两个时期在她的历史中占的比重还应该大于大陆时期。依照中国人特别重视晚年历史,强调 盖棺定论 的传统,更应有所关注。 本书在全球背景下,以宋美龄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生活为主线,探讨她在 外交 工作、社会事业、妇女工作等方面的作为,梳理其与家族其他成员的关系,分析其晚年隐居生活的幕后工作,勾勒她与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风云人物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以图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其人、其事与其作用。我们认为,惟有如此方能在重重迷雾中找到那个真实的宋美龄,进而才可以更容易为宋美龄在历史上定位。
《陪都岁月: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选取宋美龄研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角度,立足于详实而丰富的新史料,讲述宋美龄在重庆时期的政治生活。全书共分五章,包括初入四川: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举国大内迁: 蒋夫人再莅重庆 ;战争与中国女性:蒋夫人的 宣传战 ;废墟上的 救赎 :大轰炸时期的宋美龄;陪都岁月:精神重于物质。本书通过系统梳理重庆时期宋美龄参与抗战建国事业的方方面面,从全新的视角解读宋美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历史作用。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宋美龄做为 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女政治家 的地位受到肯定,她擅长于演讲和鼓动,并在 新生活运动 、中国空军组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3年访美争取外援活动、坚持 一个中国 立场等事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她的政治生涯一直在为她所归属的政治系统的某些政治目的而奔走游说,充分体现了她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素养。虽然宋美龄不是政治领袖或政治理论家,但是在其一生的政治活动中,的确不乏真知灼见,虽然明显不能形成系统或体系,不能担当创立某种政治思想或政治演说的大任,但是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政治思想,仍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书避免了对宋美龄思想地位拔高脱离实际的弊端,重在从政治视角来研究其一生从事政治活动的思想变化的历程。二姐宋庆龄眼中单纯的小妹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女政治家?教会学校、留美、蒋
历史是伟人的传记,因为有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不同凡响的跌宕起伏,则旧朝崩坍、民国初生之风景大备!当历史的某一时期开启,在火光的召唤下集结起民众的大队,伟人的传记便因之而更加丰富,后人一读再读,撷取其中的若干片断,人物行止,文字语境,以此为镜,外视内省,悲声落泪,会心一笑……如此这般,我们的七尺之躯便承接于历史中了。 在“成则王败则寇”的千年旧俗下,袁世凯被唾骂百年。然其杰出的治国之才确于华夏有大功,本书客观公允有说道。
《胡乔木传》(平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本书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 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标准像; 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 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自幼在总理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通过深刻的思考、饱蘸深情的笔触,她将这一切传达出来,成为部亲人回忆总理的作品。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韦慕庭近日再版的著作《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被认为“至今仍是持平的和全面的孙中山的英文传记”。本书以客观的态度讲述了屡次受挫,却勇往直前,终壮志未酬的爱国者孙中山的人生历程。 作者简介: 韦慕庭(Clarence M.Wilbur,1908-1997) 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著名学者。生前长期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任该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另著有《中国的乡村政府》(Village Government in China,1934)、《前汉时代中国的奴隶制》(Slavery in China during the Former Han Dynasty,1943)、《中国国民革命(1923-1928)》(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1923-1928,1984)、《我生命中的中国:一个历史学家自己的历史》(China in My Life: An Historian's Own History,1996)等。与夏连荫(Julie Lien-ying How)合编《关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及在华苏联顾问的文件(1918-
丰泽园位于中南海瀛台之北。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在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居住。自此,丰泽园内处处留下了*生活和工作的痕迹。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代伟人,他的领袖风范,他的睿智从容,他的亲切随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既熟知又神秘。但在丰泽园内,他既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常人。曾经在*身边工作的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在历史大事件中,他如何用惊人的魄力书写国家的新篇章;在平静的日常工作中,他如何慈父般督促工作人员进步;在诗人般的情感世界中,他又如何抒发一代伟人的壮阔胸怀和一个普通人的儿女情长…… 《实话实说丰泽园》通过人称讲述和手影像资料,让我们眼前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一个情感丰富、可亲可敬的长者。走进红墙,走近真实,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领略*的文韬武略,并重新进
《徐世昌评传(上下)》为沈云龙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徐世昌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晚清时期曾任东三省总督,1918年至1922年任民国大总统,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沈著《徐世昌评传(上下)》于当朝史事及人物备历详细,援引大量*手史料,叙述并评价了徐世昌一生的历史贡献与失责,对于广大读者了解晚清和民国的完整历史面貌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