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别名“津门”、“津沽”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民国,可以说是千年津门的鼎盛时期。清王朝覆灭的那段动荡岁月,满清遗老、民国名人、北洋军阀或企业家纷纷来此避难,天津成了20世纪初中国各方贵族的失乐园。当时的天津,城市范围沿着海河两岸急速扩展,高楼林立。数百家外银行和金融保险机构遍布大法国路和维多利亚大道(今解放北路,解放南路),让这里享有“东方华尔街”的美誉,亚洲第港天津港码头,货船汽笛声声,一派繁忙景象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人口超过百万,一度跃居远东第二大城市。 民国给天津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便是独具异国风情的街区和建筑这座东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曾有英、法、美、德、日、意、俄、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著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 传略(第2辑)》是《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的第 二部,着重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和国高等教育 领域的9位老一辈教育家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革 命历程、教育理念、教育成果以及杰出弟子等。他们 曾经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校中担任过主要 领导工作,在教育战线德高望重。他们对党和国家的 教育事业竭尽忠诚,对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有独到见 解,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 9位老一辈教育家分别是朱物华、李曙森、刘达、李 国豪、刘佛年、唐敖庆、钱令希、赵沨、谢希德。书 中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使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有着丰 富史料价值的图书显得更加厚重。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可谓中国新文化“古典时期”的一个范本。他对新文化的构想包括:解构儒学意识形态,确立现代大学理念,融会东西的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这些思想带有浓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色彩。这些思想的来源为其中西兼备的学识和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蔡元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包容性和中和性。欧阳哲生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蔡元培卷)》以反映蔡元培的教育、中西文化观和学术思想为主,所收文章、著作按写作、出版时序排列,大体展现了蔡元培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思想成就。
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国教师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对教师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西部五省农村中小学基线调查数据,构建增值性评价模型测算教师教学质量指数,回答:教师是否对学生学业成就存在重要影响?教师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是否具有一致性?哪些因素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教师绩效评价中引入增值性评价所得到教师教学质量指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注意要点分别是什么?等问题。
张载是宋代杰出的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张载孜孜以求的人生鹄的,也是其生命历程的概括和归宿。 本书拂去历史的尘埃,以生动的笔法还原、诠释这位文化巨人的人生本真和生命轨迹,字里行间蓬勃着一代先贤光照千秋的家国情怀和仰之弥高的道德追求。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无论对科举停废前大量存在的旧式民间学塾,还是从清末到民国所发生的私塾与学校长期的纠缠竞争,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本书不以成败的标准倒叙与评价历史,也不发思古之幽情,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可为中国追求教育现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 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初中水平,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