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震憾世界,引起各国政治家深入思考世界秩序今后的发展趋势。俄罗斯政治家、外交家普里马科夫的专著《9·11后的世界》于2002年11月首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之后,世界又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普里马科夫本人也有直接参与。如在美对伊动武前夕,他作为普京总统特使出访伊拉克,劝说萨达姆采取灵活态度。伊拉克战争发生后,他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全书作了百余处增补和修订,于2003年4月再版发行,更名为《9·11和入侵伊拉克后的世界》。
作者围绕着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主题,从“基本理念”本身及其历史潮流两个角度,阐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历史沿革、内在问题以及它对外部挑战的回应等诸多议题。在明确界定“自由主义”的要领内涵的基础上,作者就自由与平等、自由权利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等方面揭示了自由主义基本理念在内在构成和内在关系脉络,实际从道德伦理、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三个基础层次解释了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
如果说,全球化使得世界更加复杂,那么,作者们也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使读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立即更为清晰,就像在一个信息流动中形成的图像定格。当然,世界变迁的速度也将使我们不停地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理解。本书设计成一种工具箱形式:采用对开双面结构,内容简洁、不仅是本图册,更是个真正的工具箱:由一位制图专家、一位地理学家和两位政治学学者集体构思,是巴黎政治学院15年专题教学的结晶,可谓“全球化百科全书”。由巴黎政治学院制图中心所制作的地图和图表无疑构成了本专业领域的性参考资料。
This is a major new English-language edition of one of the central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presenting students with the most accurate and accessible translation yet of Machiavelli’s famous treatise. In his introduction to Russell Price’s translation, Quentin Skinner presents a lucid analysis of The Prince, seeing the text both as a mentary upon the immediate world of Florentine politics, and as a response to the genre of advice-books for princes published by a number of Machiavelli’s contemporaries. Emphasising the specific message of warning beneath its surface generalities, Professor Skinner examines the intellectual context of The Prince, and highlights Machialvelli’s repudiation of Renaissance moralism and its classical antecedents Numerous aids for the student reader are provided, including brief biographies of persons mentioned in the text and notes on Machiavelli’s sometimes problematic vocabulary, as well as a chronology of important events and a guide to further r
震惊中外的天津攻坚作战的胜利,使天津这座中国北方重要工商业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天津的解放,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夺取大城市的成功典范,被赋予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毛泽东同志总结为解决残余国民党军队三种方式之一的“天津方式”。本书全面地记载了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决策部署下,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为夺取天津,加快北平和平解放进程,在作战指挥、战术运用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战绩;以及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业绩。充分体现出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和做出的重地贡献。反映了天津解放在国民党最高决策和军事集团中产生的强大震慑力。深刻总结了天津解放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长征途中党内各种政治主张的角力,不仅伴随着长征的全过程,而且也主导了长征的全过程。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手法对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书中浓墨重笔地记述了一批杰出领袖人物的成长、崛起和个别党内领导人物升腾与坠落的历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耐人品味。 从事长征历史研究的专家魏德松研究员在审读此书的评语中写道:“作者在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斗争内幕,澄清了某些歪曲史实的传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反映红军长征时期政治斗争历史的一部较系统全面的新作。”
一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组织文化的角度提出中国共产党文化概念和理论架构,进行了有益大胆探索和概括的著作———《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几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紧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创立了灿烂的中国共产党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先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
本书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中国城市领取生活保障金的贫困家庭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贫困家庭青少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教育、就业、个人身心发展、家庭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步呈现出贫穷循环趋势。作者一方面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分析贫困家庭青少年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集中地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填补了我国贫困家庭青少年问题研究的空白,资料丰富详实,理论分析透彻,并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意义的改善策略,对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和青少年问题的理论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