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斯蒂芬 霍金斯的才华和幽默是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活泼而受欢迎的年轻人,他后来的成名并不是偶然。 21岁时,他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这种疾病使他的肌肉虚弱,限制了他的行动和说话能力,但并没有限制他的思维。 在被告知他只余下几年的生命之后,他继续在宇宙学和理论物理学方面做了几十年的开创性工作。他在1988年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向公众展示了他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不久后,他在《星际迷航:下一代》《辛普森一家》和《生活大爆炸》等节目中扮演自己,并成为残疾人权利的倡导者,从而他也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的文化偶像。 在《漫画霍金传》一书中,作家吉姆 奥塔维亚尼和艺术家利兰德 迈里克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描绘了一幅丰富而又细致的肖像。
多吃巧克力真的会让人满脸痤疮?儿童时期皮肤沾染的物质会直接导致食物过敏?晒太阳也会上瘾?埃及艳后的驻颜法能给我们什么启发?我们为什么会对螨虫过敏? 皮肤为我们精致复杂的身体提供了保护层,是人体、生长速度快的器官,也是我们身体的废物处理厂、潜在疾病的预警系统和动态的感染免疫屏障。对我们的身份认同而言,皮肤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仍不了解自己的皮肤及其迷人的功能。 莱曼博士将亲身经历的难忘故事和自身的医疗经验相融合,以科学、社会学和历史的视角,借助各种趣味横生的话题,带领我们真正认识人体既受忽视又不被了解的器官,揭示我们的皮肤为何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奇怪、更奇妙、更复杂。
何谓 风味 ?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物令人愉悦,有些则不然?在大自然与人类的悠长相处中,风味可曾改变? 作者邓恩夫妇在生物进化学、考古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多元视域中,探寻美好风味的缘起,解构味蕾及嗅觉等感官体验,讲述酸、甜、苦、辣、咸、鲜、臭的科学秘密与进化故事。 美味是人类对风味前赴后继的追求,对饱腹与愉悦的渴望推动了风味的演化。与此同时,对美味的探索,促使人类发明了工具、啤酒、发酵技艺......甚至发展出新的社会关系;其他物种也有自己喜爱的风味,它们或导致了大型哺乳动物(如巨齿象)的灭绝,或引导了水果的进化。 这是一部可口的风味史,启发我们重新审视食物所激发的愉悦,也将改变我们思考人类进化的方式。
本书是英国畅销科普作家弗朗西斯 古德的作品,通过提问、短文的形式介绍了各种与人体相关知识,比如眼皮为什么会跳、哈欠为什么会传染等等。这本书既有与现代科学相关的内容,比如疫苗的工作原理,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趣闻,比如英国的乔治王为什么会发疯、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是谁等等。 书中很多知识点都从别开生面的现象、问题引入,再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来揭示相关的科学原理及历史秘辛,令人耳目一新。尽管趣味点众多、信息量巨大,但经过分门别类编排却脉络清晰,读来明快生动,可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