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规定的14类气象灾害47个预警信号的图标、标准和防御避险常识,重点以图说话,语言通俗易懂,教会人们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应如何应急避险。
本书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农业气象、林业气象、气象能源、污染气象、医疗气象、建筑气象及交通、通讯与气象等。本书侧重于方法的说明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每章后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内容全面,安排合理,逐步深入,叙述上准确清楚、深入浅出、简明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农业、林业、海洋、航空、环境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汇集了中国气象学会从建立至2000年共77年间的重要史实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国气象学会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联系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组织外学术交流、开展气象科技知识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与贡献,是一本研究我国气象发展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气象科学史研究者、气象学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阅读。
《大气探测学》详细讲述了大气探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积雪、日照、辐射、大气电场的地基观测方法,气温、湿度、气压、风的无线电探空技术,以及闪电定位、天气雷达、风廓线仪、激光气象雷达、声雷达、GNSS等主动遥感设备的测量原理和可见光、红外、微波被动遥感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各类仪器设备的组成结构,对测量误差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本书既包括经典的大气探测方法和技术,也包括了较新的大气探测研究成果。 《大气探测学》可作为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大气探测学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供从事水文、环境、地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气象科技英语翻译》主要包括:气象科技英语翻译概论、气象科技英语翻译要义、案例翻译与分析等。书中所选案例包括单句和篇章两种,单句主要用于翻译要义的分析与讲解,篇章主要用于大气学科相关内容如气候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文本翻译技巧与方法的分析和归纳。所有案例均选自于气象文献,由课题组成员翻译,并根据具体文本归纳翻译技巧和方法,突出其原创性。这构成了该书的一大特色。《气象科技英语翻译》第二个特色是按照教材的编写体例撰写,理论联系实践,讲练结合,适合课堂使用,就此意义上讲,《气象科技英语翻译》既可用于高校大气科学类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英语专业(科技英语翻译方向)的学生,也适用于从事气象行业的工作者。
《黑龙江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手册》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主线而编写,内容涵盖了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管理规定、记录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气象电报的编发、酸雨观测、辐射观测、业务检查和管理等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地面和酸雨测报业务的主要方面,重点是对业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反映的,有关规定不清晰之处的解释和特殊情况下问题的处理。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酸雨观测规范》、《气象电码手册》和中国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下发的有关技术规定的有益补充,是黑龙江省地面测报业务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其他省(区、市)气象同仁参考。
本书介绍、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气候政策,并就中国低碳发展提出一些概念、观点和建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对以下问题有所了解:中国、美国和欧盟各有什么样的气候政策?欧盟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路线是怎样的?欧盟在气候政策方面的领导力受到什么样的挑战?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了哪些贡献?如何对这些贡献进行定量评估?中国2020年碳强度减排目标意味着什么?低碳发展下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如何推动中国低碳发展?
《现代大气科学丛书:动力气象学导论》全面、系统而简要地论述了动力气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性质、大气运动方程组、大气波动、长波动力学、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动力学、平流层动力学以及数值天气预报等。 《现代大气科学丛书:动力气象学导论》适于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有关院校气象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