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自传体长篇小说遗作,手稿共十一章,一百六十四页。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这部作品与他的人生,戛然而止。 老舍为旗人,隶属 满洲八旗 的 正红旗 ,这也是书名的由来。老舍从出生写起,当时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眼看着大清王朝走向没落,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们也在末路挣扎 随着义和团兴起,洋人到来,北京老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个个人物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老实巴交的父亲、善良正直的王掌柜、尖酸刻薄的姑母、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妄自尊大的牛牧师 这些身处在动荡历史洪流中的大清子民,都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活水》是葛水平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她延续一贯的写作风格,把所有的笔墨都投注在山神凹,以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作为故事的大背景,精雕细琢了大时代剧烈变幻下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一众小人物的生动故事,真实描摹出了中国乡村生活的原生态。对两代农民出身的手艺人家族生活的生动演义,又何尝不是在讲述国家命运的风云际会?其他人物和情节也和这种两代人之间的相似经历与情感对峙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多重关系中,发掘并展示了某种抗衡或冲突式的力量,更在这种冲突中勘探着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一部书写满了人性欲望和时代的焦虑,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乡村哲学的一种小说化阐释。小说厚重的内涵、真实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和场景,使这部作田在韵味上风情万种,在气质上气象万千。
《阳台上》精选了作家任晓雯近二十年间的中短篇小说九篇,无论从题材、人物角度选取,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本书都体现了一位前途无量的作家在文学写作的早期阶段所做的艰辛努力和有趣探索。用作家自己的话说: 这是一个写作者初入文学腹地之后的左冲右突,是直觉性的生命记录。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聚焦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写他们的日常生活,生存挣扎,喜怒哀乐,或者性格冲突。人物视角也分多种,有男性视角,女性视角,还有儿童视角。从小说类型来看,有的类似复仇故事(《阳台上》),有的类似科幻小说(《我是鱼》),有的类似鬼故事(《阳间》) 堪称色彩纷呈。 虽然作品表现的生活形态各异,人物性格多种多样,但是,每一个作品都在同类小说中有不同向度的明显突破。一方面,足见作者结构故事颇具匠心,另一方面,也能感
本书是作家刘汀的全新小说集,书中收入了六篇小说,每一篇都紧扣书名主题。在这些关于 吃什么 的故事中,有当代北京人的快乐和疲惫,有他们的希望、失望甚至是绝望,也有潜在的救赎,它们紧紧地依附于这座都市的生活经验,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反光。全书的各篇小说之间,情节相互牵扯、交叉,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生活图景。
《边城》为沈从文小说之作,是他所有作品中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痛诉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小说语言古朴清新,文字纯净澄澈,字里行间处处寄托了作者至美至爱的美学理想。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开生面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海内外广大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处处透露着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1934年,沈从文回乡探母,目睹沿途风土人情,见证昔日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呈现凋零、衰败,陡生悲凉,遂将一路
本书收录了叶兆言的几部小说力作,包括《关于饕餮的故事梗概》《陈小民的目光》《玫瑰的岁月》《一号命令》等,其中,《关于饕餮的故事梗概》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一户饕餮世家——傅家的一段食色相融的人生悲欢,《陈小民的目光》客观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社会现实,《玫瑰的岁月》记叙了藏丽花以及其周围的人的一段段往事,《一号命令》记录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
《张思德的故事》讲述了张思德参加红军,担任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卫士的经历,再现其在1944年因执行烧炭任务时突遇窑洞塌方,为抢救战友而牺牲的过程。本书采取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编写,集中展现英模人物的成长与先进事迹,通过具体、生动、丰富的描写,缅怀烈士,教育后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数千年来,华夏文明孕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深长悠久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因此,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极其重视启蒙教育的作用。早在"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宋代学者朱熹也在"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古代蒙学的内容,结合识文认字,多层次、多侧面地向儿童传授社会文化知识,包括礼仪典章、道德规范、民俗风情、历史沿革、人物故事、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蒙学读物。
该书是舒芜先生关于周作人的一些研究性文章的集合。所收入的文章着重透过周作人的文章来描述其对文字艺术诸领域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文章的取舍与定位,借此以剖析周作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他的立世处世的态度,以及一些经历所以发生的可能缘由。书中认为,研究周作人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周作人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在于鲁迅的存在离不开他毕生和周作人的相依存相矛盾的关系,在于周作人的悲剧和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有着甚深的联系。
暂时没有内容
本书包括老舍先生的两部著名的话剧剧本,一是《茶馆》,一是《龙须沟》。 《茶馆》创作于1956年。剧作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中出场的人物多达数十人,但人物均性格鲜明,能够 闻其声知其人 , 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本剧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龙须沟》创作于1950年。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中几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两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水浒的世界,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盛世,也是北宋被金、辽、西夏、大理、高丽掣肘,梁山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乃至三教九流并立争雄的乱世,更是一个108条好汉相互倚重、帮派林立、争权夺利的俗世。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的重阳夜,梁山忠义堂内灯火通明,众好汉齐聚一堂。没承想,一首表达招安之意的词曲唱罢,顿时让众人剑拔弩张。梁山好汉的出路问题,突然成为梁山上下首要的悬念和机密。 此刻,盛世汴京,宋徽宗正密谋与金太祖联合灭辽,面对国内以梁山泊为首的四寇五匪,妄图执行狡黠残酷的赏金猎人计划,坐收渔利。间谍、盗寇、杀手充斥着北宋帝国的角角落落,同样神出鬼没于梁山泊。没人知道,4年后(公元1124年)宋江被毒杀,7年后(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岳飞抗金 一场席卷天下的政治风暴早已悄
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破产青年农民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凭着勤劳和坚韧的毅力,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作泡影。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的畸形婚姻为代价换来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心中zui后的希望的火花,他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骆驼祥子》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是老舍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