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继承了自干宝《搜神记》,唐、宋传奇以来的历代文言小说传统,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闻名于世,既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全书共有小说近五百篇,个个精彩,显示出作者 聊斋先生 蒲松龄的才华之高。蒲松龄从二十几岁开始撰写《聊斋志异》,三十岁时初步成书,此后四十年间不断撰写新篇章,终写成这部巨著。本书从《聊斋志异》原著中挑选的八十余篇小说,都堪称艺术精品,以文学古籍刊行社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修订,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聊斋》学会(筹)副会长、秘书长、聊斋学与中国小说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桂奎参与选篇、导读撰写及内容审订,以精粹的语言帮助广大读者认识名著《聊斋志异》。此外,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原著一百回,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广泛吸取了民间传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演绎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纣为背景,阐、截二教斗法为主线,众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阵斗法的精彩神话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佳作。
《搜神记》系东晋文学家干宝创作的志怪小说集。全书现存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当时的一些琐闻杂记和民间传说,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也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极高成就。
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读一首诗,讲一段故事。 全书从每小节的引子,到文中引申,涵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近百首。 每个诗词歌赋,引出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诗词歌赋……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书汇集从先秦到大清,各大家、各种类经典诗词歌赋,由作者解析创作而成。 书中有闲情,有深意,有情怀,也有故事,读来轻松愉悦。
三言二拍 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凌濛初所撰的五本著名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其中, 三言 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本书四十卷,每卷一篇。 二拍 则共有八十卷(篇), 三言二拍 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三言二拍精选集》从 三言二拍 五部作品中精选、编注了近30 篇古代白话小说,以飨读者。其中, 三言 的底本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天许斋、兼善堂、叶敬池刊本; 二拍 的底本则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并多种现行版本编辑而成,为了保留原作精髓,本次编辑,严格遵从原文,部分字词及用法依循了旧作,力求在保留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更方便当今读者的阅读。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小说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线索,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书写。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虽不入仕途,但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现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印行版本超过186种,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枕上诗词.唐诗里的岁月山河》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月影清辉长风破浪 品唐诗风韵,感受大唐诗人的几多慷慨、几多风流。 读诗如读历史。《枕上诗词.唐诗里的岁月山河》将唐诗的发展阶段和唐朝的兴衰相结合,将唐诗四个阶段的划分与唐朝历史阶段结合起来,从各阶段代表诗人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中去窥见盛唐、中唐、晚唐历史的演变。每个阶段的唐诗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也有各阶段的代表诗人。在这些流传千年的诗文里,跨越时光的洪流,与你、与他、与我们所有人,梦回大唐风华,感悟岁月山河的变迁。 《枕上诗词.宋词里的烟火人间》 素尺无缘知锦绣,红尘有幸识丹青。一部宋词,就是一部情史。 八百年前的宋朝,词人习惯以词寄情遣怀,婉约者有之,豪迈者有之,离愁别绪、家国情怀被词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枕上诗词.宋词里的烟火人间》精选经典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目前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科举制度。小说一方面描写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讽刺那些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当时腐坏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塑造了很多不慕功名、追求自由、坚持自我的真名士,并在这些人身上寄予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颇为深入细腻,塑造了很多具有典型色彩的人物形象,如腐儒周进、范进,贪官污吏汤奉、王惠,八股迷马二先生、鲁编修,真名士王冕、杜少卿等。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也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出生望族,自幼聪颖,又擅长音乐绘画,年纪轻轻名动京城。 《到唐朝寻找王维》这本书中,诗人商震带我们重返王维生活的盛唐,走进王维的生活,用开阔的笔触描述了王维的成长经历、求仕,与同时代诗人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交往,与裴迪亦父亦兄亦知己的情谊……从中可以看到诗佛王维的成长轨迹及思想变迁,了解王维丰富、复杂而又和谐的精神人格。 每章末尾附有作者与王维的“对话”,这也是1262年来,王维首次和现代诗诗人对话。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作者通过考究孟浩然作为一个诗人和隐者的人生境遇和精神世界,来探究唐朝的“烟火气”和唐朝人的微观日常生活。作者通过考究孟浩然纷杂的朋友圈、他的家乡襄阳、生平游历足迹等方面,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细致的孟浩然。孟浩然并非是个纯粹的隐士,他嗜酒如命、爱好美食,还是个剑术高手,本书将一改人们对孟浩然的刻板印象。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该书原名《阅微笔记》,由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编写。全书收录民间神怪小故事,内容涉及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官场世相等,是中国文学目前的经典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全书分为多个部分,如《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等。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童蒙须知》 ,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小学》,全书6卷,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以选录儒家经书为主,“萃十三经之精华”。外篇则有《嘉言》和《善行》,辑录历代贤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纳兰词》现存348首,写景逼真传神,状物靓丽婉约,词句自然纯粹、发乎肺腑。以缠绵哀婉的风格、至情至性的文字触动心肠。从“烈火烹油”到“烬火迎风”,从“鲜花着锦”到“残花啼露”,纳兰性德的人生阅历是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纳兰词》的独特魅力,既源于纳兰性德超逸脱俗、出类拔萃的性格禀赋,也源于纳兰性德钟鸣鼎食、金阶玉堂的豪门生涯,更源于王朝衰颓、家族败落及爱妻早亡、挚友离散所催发的无边哀怨。本版《纳兰词》集简易性、艺术性、学术性于一体,全方位呈现真实的纳兰性德。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对世界现代文学也有深远影响,堪称世界文学名著。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文艺思想之后,对中国旧文学所作出的带有革新色彩的评论。文中多用半白话文,以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将诗词所蕴含的美和寓意广泛地介绍给世人。结合来看,《人间词话》不仅是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行之作,也对后来的白话文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今天来看,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词论界里一直以来,将《人间词话》奉为圭臬,他们称其为晚清以来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人间词话》主要以王国维原稿(六十四则)为基础。为了尽显词作之美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编辑时,结合王国维所写,加入各位名家的评注,以便读者更加明了其中韵味。
古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目前特有的文学体裁,凝聚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风流文采,与中国传统文学其他文体共同形成了滋养无数后来文人的文化土壤。本书特别精选了流传至今的古文佳作,并配上专家学者精美的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阐释作者笔下的文字深意,评论文学成就,解析艺术特色,力求为读者展现出古文的艺术美感,对帮助一般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提高鉴赏古文的文学水平、积累文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佚名、俞凤翰编著的《集异新抄高辛砚斋杂著》内容基本上是自万历至明亡这一段时间作者所见所闻的一些怪异事物。如记奇风异俗,贵州毕节人深信可以用“捞油锅”辨诬,正月灯节三日内不男女自由交游,皆为作者游黔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