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8年,山东淄博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读书人蒲松龄踏上科举之路,参加县、府、道考试,连夺三个第一,成为秀才,一时名闻乡里。但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中,直到两鬓斑白依然科场失意。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只能常年给人做幕僚或私塾教师。无处施展才华抱负、痛感世态炎凉的蒲松龄,自嘲一事无成更无一知己,开始寄情于文学创作。在自家陋室那间名为 聊斋 的小小书房里伏案笔耕,凭借着惊人的想象力写出了《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人鬼狐妖世界。公元1715年,七十六岁的蒲松龄溘然长逝。《聊斋志异》手稿蒙尘五十多年,直到公元1766年被刊刻于世,从此流布四海。 《聊斋志异》自问世迄今三百余载,已成为公认的 中国文言小说高峰 ,娱悦了无数读者,丰富了亿万心灵。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为汉语提供了优美的典范。翻
三言二拍 是对《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统称, 三言 由冯梦龙著, 二拍 由凌濛初著,共收短篇小说200篇。小说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又合乎情理,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内心刻画深刻真实,呈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拟话本小说中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本套书属于未删减版,即保留了原刻本中的所有情节,很有收藏价值。
《诗歌名物百例》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作者梳理呈示了释解要点,甄选文物图版,定立如下入选标准——“一、辞书以及诗歌笺注未曾解释者;二、辞书及诗歌笺注之释而有误者;三、有释而无图、因之仍不得其真确者”。每一词条项下包括:词条名称(以及同一类属下的其他名称)、历代诗例、具体释义、实物图片。全书简体竖排,图文互鉴,末附索引,易读易查。《诗歌名物百例》是详细注解
三言二拍 ,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大全集,包括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编著的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小说大师凌濛初编著的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 总共两百篇经典白话短篇小说,完整囊括了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精髓,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独立精彩又跌宕起伏,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均源自 三言二拍 ;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等深刻影响中国人价值观的名言警句,同样源自 三言二拍 。 千百年俗世奇人奇事,尽在三言二拍;两百篇经典短篇小说,写透人间百态! 作家大冰,强烈推荐: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
中国古典志怪小说历经千年发展,余绪犹存。书中那些关于远国异人、山海禽兽的奇思异想,关于神仙鬼怪、奇迹灵异的信誓旦旦,关于梦境、幻境、奇境与现实的往返流转,关于神性与人性交织下的真相、假象,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中式玄幻世界。 中国志怪系列 精心挑选《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补》《阅微草堂笔记》和《镜花缘》(上下两册)这五部中国古代志怪经典名著,在择取优质底本的基础上,邀请名家注译解读,同时延请人气国潮插画师创制插图,在纸张选择、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上也力求高品质,以期引领读者入彼胜境,感受到中国志怪世界之美。
《楚辞译注》由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董楚平全注全译,1986年出版时得到何其芳、胡念贻、袁珂等文史大家的鼎力相助,问世40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曾荣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书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以战国时期楚国作品为范围,收屈原全部作品、宋玉《九辩》、《招魂》及《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是为严格意义上的楚辞全本。 本次出版《楚辞译注(彩图珍藏本)》,包括前言、题解、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彩图、图释、屈原行迹图、附录十大版块,全彩印刷。对旧版一些失韵、误译的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收录《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九歌图》《湘君湘夫人图》《渔父图》《龙舟竞渡图》等楚辞历代彩图250余幅,其中近100幅江户时代楚辞植物彩图为首次整理面世,杜若、兰芷、江离、辛夷、杜衡、薜荔、女罗、菌桂等楚辞
四册均基于古本增补修订真正做到了无删减,且拥有4000+条由国学大师(启功等)进行的注释。 全8册三面书口刷边,两册拼合成《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封面烫金;附赠天地盖函套;工艺用料扎实,方便阅读和收藏。
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自面世以来,在*初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只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因而存世的抄本较多,各抄本之间文字的差异也较大。这既为后世的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制造了各种悬疑。今天,这些抄本都成了珍贵的文物,均藏之秘阁,一般读者几乎很难窥得其原貌。这对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为了给大众提供一套价格适中,与底本逼真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推出了这套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 本书是这套丛书中的《舒元炜序本红楼梦》。《舒元炜序本红楼梦》因卷首有杭州舒元炜序而得名,简称 舒序本 、 舒本 ;因舒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又被称为 己酉本 。原抄八十回,现存前四十回,原藏者为吴晓铃先生,吴先生去世后,捐藏北京首都图书馆。 舒序本序文钤有 元炜
《重读毛泽东诗词》由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任主编,经毛新宇审定。书中所选毛泽东诗词共计67首,是对广泛流传的78首版毛泽东诗词所作的精选新编。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诗词不仅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担当、鲜明的时代精神,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支撑和精神力量。 鉴赏资料方面,对诗词关联的原典进行了全面整理;诗词创作背景方面,结合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诗词创作的历史资料、文学资料;自注自解方面,重新整理作者第一人称叙述的内容(答记者问、信件往来,订正讹误等情况),力求有据可考,出处可靠;诗词赏析方面,以毛泽东诗词为主线,凝练串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史。 此外,更有国内播音主持领域老中青三代名家献声,倾情诵读毛泽东诗词,以期让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毛泽
《老子通释》 《老子通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里程碑新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入门读本。全书通述《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通析每章每节的内在逻辑,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通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学韵味,通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和分歧,通考各种版本的阙误和修正。整体上以平易通达的散文写成,释译之间兼具严谨与诗意,足以让当代生命与千年文本互相滋润。余秋雨先生年来集中精力攻坚中国传统文化中很艰深的古代文本,如《道德经》《周易》,以及佛教经典《金刚经》《坛经》《心经》等,一方面进行学术层面的深入钻研,一方面致力于将古代元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这让他的著述成为意义重大的文化基础工程。 《周易简释》 《周易简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全新力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
《花间集》十卷,五代后蜀人赵崇祚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所编,是今存最完整的早期词家作品选集。此书收录了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集中展现了九世纪中期到十世纪前半期士大夫的文学风尚,在中国文学发展目前具有重要的地位。存世《花间集》宋本有两部,皆为孤本,珍贵之至:其一是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于建康(今南京)所刊,有晁谦之跋;其二就是用南宋淳熙十一、十二年(1185)间公文纸在鄂州印制的“鄂州本”。本书为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迦陵丛书”之第一种,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淳熙年间鄂州本为底本,高清全彩影印出版。
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版形式呈现。《芝庭诗稿》十六卷(目录十五卷,实为十六卷),清彭启丰撰,收录彭氏所著古今体诗。《芝庭文稿》八卷,收录彭氏所作赋、颂、条奏、序、记、碑、传、志铭、墓表、行述、杂著等。彭氏生逢康乾盛世,其人又才思敏捷,早岁登第,联捷会元、状元,入直南书房,数充乡试考官,官居多职,见多识广,故其诗文“浩浩浑浑,味蕴渊涵,而气体标举,虽不拘一格,要皆有性情流露其间”,堪称“天地之中声,国家之和气”,多有反映当时社会、政治、名人交往等情况,颇具文学价值、史料价值。
本书是明代高棅编《唐诗品汇》的整理本,葛景春、胡永杰点校。《唐诗品汇》为唐代诗歌选集,全书共一百卷。其中正集九十卷,拾遗十卷,选唐代诗人六百八十一人,诗作六千七百首。选诗按诗体排列,先古后律;每诗体之前,均有叙目,为该诗体总论,主要说明该诗体的来源,及在唐代各期的流变情况。书前有总叙、历代名公叙论、凡例、诗人爵里详节等。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学习与研究唐诗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本次整理据明汪宗尼校订本标点排印。
本书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与饮酒为主题,展示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共分“传说”“技艺”“宴饮”“礼俗”四个章节,展示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收藏的,自东汉至近代的123件(组)文物、标本,全方位再现茶、酒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传说”阐释了茶、酒文化的缘起以及发展历程;“技艺”展示了茶、酒制作的独特工艺,让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与智慧;“宴饮”则以时代为序列,展现历代宴席场景;“礼俗”则介绍了茶、酒在婚礼、祭祀以及养生中的应用。
本书梳理了中国文化中文武之道的渊源和传承。虎丘的武道,从春秋时的吴王阖闾开始,到越王勾践、伍子胥、孙武达到高峰。虎丘的文道,在唐宋达到高峰。李白、杜甫、苏东坡都在虎丘留下佳作,就连地方官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都是文坛泰斗。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诗词书法底蕴,能吃透吴文化的精髓,告诉你一个能文能武、经济繁盛、诗文鼎盛的苏州过往。作品从虎丘看得见的景观入手,告诉你一个看不见的文韬武略的苏州。从虎丘文化脉络的梳理中,告诉你一座两千余年古城的魅力和精彩。
《聊斋志异校注》以“异史”抄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遗稿抄本、青柯亭刻本和王金范刻本。另外盛著在文字校勘、名物典故注释两方面皆考究精审,用力甚勤。校勘方面,重在辩证取舍,结论多有理据。注释方面则详实全面,利用多种资料考索本末,并对文中典故一一注出,列出来源。全书内容详实,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这部古典名著,同时亦可供研究者参考。该版本为便携小开本,新增百余幅精美插图,小巧精致,便于阅读。
“百年来,中国怎么会走到今天?又会走向怎样的明天?”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今”……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独特角度的“中国故事”。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士农工商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目前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特别收入“生态篇”,高度还原“作家的一天”——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
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晚明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为东林党和东林学派的领袖人物,高攀龙在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目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 响。《高攀龙全集》系高攀龙全部著作的整理本,全面搜辑高攀龙存世著述,首次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以明崇祯五年陈龙正编刊本《高子遗书》分类为基础,重新编次。收录高 氏犹存著作《就正录》《四书讲义》《周易孔义》《春秋孔义》《正蒙集注》等十余种。附录墓志铭、序跋、题咏赞跋、传记、行状、年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