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古典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作者蒲松龄是一位充满现实关怀的文学家, 聊斋 故事构思奇特,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既包蕴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又与当时的社会民情密切联系,文笔简练,情韵悠长,富有隽永的乡土气息。《聊斋志异》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把我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高峰。 本书为《聊斋志异》足本详注、评点之作,以任笃行《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为底本,另加校勘,断句标点也多所更正。蒲松龄创作这些小说可谓用心良苦,详注是帮助当代读者读懂《聊斋志异》的便捷桥梁。本书注释,小到字词训诂、人名、地名,大到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无不竭尽所能,予以准确、详尽的注释。评点是注释的补充或延伸,视野开阔,很好地揭示了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还简要点评的当代学者的研究情况。注释、评点是本书突出的两大特色,
公元1658年,山东淄博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读书人蒲松龄踏上科举之路,参加县、府、道考试,连夺三个第一,成为秀才,一时名闻乡里。但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中,直到两鬓斑白依然科场失意。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只能常年给人做幕僚或私塾教师。无处施展才华抱负、痛感世态炎凉的蒲松龄,自嘲一事无成更无一知己,开始寄情于文学创作。在自家陋室那间名为 聊斋 的小小书房里伏案笔耕,凭借着惊人的想象力写出了《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人鬼狐妖世界。公元1715年,七十六岁的蒲松龄溘然长逝。《聊斋志异》手稿蒙尘五十多年,直到公元1766年被刊刻于世,从此流布四海。 《聊斋志异》自问世迄今三百余载,已成为公认的 中国文言小说高峰 ,娱悦了无数读者,丰富了亿万心灵。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为汉语提供了优美的典范。翻
《上古神话演义》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部为当时中小学生讲述中国上古神话及传说的课外通俗读物。作者钟毓龙先生历经10年笔耕不辍,参考整合如《禹贡》《山海经》等约五百部中国经典古籍,集从开天辟地到大禹治水这段时期上古神话之大成,完成总计160回百万余字的作品。此次出版,我们将其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风格,文字内容尽量保持原样。为了方便今天读者阅读,我们只是针对一些和现在用法不一致的词语,以及不符合当前行政区划的地名,做了必要的修改与调整。 ※ 近来中小学生,苦无良好之课外读物,此点亦为本书编著动机之一。事必有据,辞必求达,下笔时再三斟酌,庶青年读此,于史地方面可以资印证,于国文方面可以资启发。 ※ 本书回目,专在标举内容,不拘形式。 ※ 以议论穿插,俾作波澜,以增兴趣。
四册均基于古本增补修订真正做到了无删减,且拥有4000+条由国学大师(启功等)进行的注释。 全8册三面书口刷边,两册拼合成《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封面烫金;附赠天地盖函套;工艺用料扎实,方便阅读和收藏。
《老子通释》 《老子通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里程碑新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入门读本。全书通述《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通析每章每节的内在逻辑,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通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学韵味,通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和分歧,通考各种版本的阙误和修正。整体上以平易通达的散文写成,释译之间兼具严谨与诗意,足以让当代生命与千年文本互相滋润。余秋雨先生年来集中精力攻坚中国传统文化中很艰深的古代文本,如《道德经》《周易》,以及佛教经典《金刚经》《坛经》《心经》等,一方面进行学术层面的深入钻研,一方面致力于将古代元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这让他的著述成为意义重大的文化基础工程。 《周易简释》 《周易简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全新力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
《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伟大名著,所谓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足见人们对其是何等喜爱。随着《红楼梦》文本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艺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在绘画方面,不仅形式多样,艺术风格也各具神韵。《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取自清代民间画家孙温所绘230幅全本《红楼梦》图,此图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将3000余个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将《红楼梦》表现的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当代红学研究者王典弋据每幅画撰写了简短又不失原著的诠释文字,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拥有一种全新的《红楼梦》阅读体验。 《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古代长篇浪漫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由蒲晓娟译注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由唐燕译注 《孟子》 《孟子》由王瑞译注
《聊斋志异校注》以“异史”抄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遗稿抄本、青柯亭刻本和王金范刻本。另外盛著在文字校勘、名物典故注释两方面皆考究精审,用力甚勤。校勘方面,重在辩证取舍,结论多有理据。注释方面则详实全面,利用多种资料考索本末,并对文中典故一一注出,列出来源。全书内容详实,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这部古典名著,同时亦可供研究者参考。该版本为便携小开本,新增百余幅精美插图,小巧精致,便于阅读。
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晚明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为东林党和东林学派的领袖人物,高攀龙在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目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 响。《高攀龙全集》系高攀龙全部著作的整理本,全面搜辑高攀龙存世著述,首次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以明崇祯五年陈龙正编刊本《高子遗书》分类为基础,重新编次。收录高 氏犹存著作《就正录》《四书讲义》《周易孔义》《春秋孔义》《正蒙集注》等十余种。附录墓志铭、序跋、题咏赞跋、传记、行状、年谱等。
《四大名著珍藏版((附笔记本4种共8册)(精)》包括:《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四册。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水浒传》叙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英雄人物在梁山水泊聚众起义的故事。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梁山英雄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另外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选配了名家戴敦邦所绘彩色插图20幅附于书中,同时编制了“《水浒传》英雄谱”。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中国古代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不错之作。全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
《大唐狄公案》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作者高罗佩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全书采纳高罗佩生前手绘插图。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罗本进行评改,使之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定本《三国演义》。这部120回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自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百余年间的历史事件,波谲云诡,分分合合,着重介绍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及彼此之间政治军事斗争,不仅有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残暴酷虐,也体现了对大众黎民的关怀同情。尤其刻画了一批批在乱世之中诞生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他们的思想性格各异,才智有高下之别,均活灵活现,突出丰满。毛氏父子的评改一方面树立了蜀汉正统的历史观,全书“尊刘抑曹”,一方面仔细修订了全书文辞、调整了部分情节、更换了其中一些韵文,使之流利简练、通达考究。二十多万字的批评文字更全面阐发了历史小说的价值和三国演义塑造人物、设计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写的一部小说,被列为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该书写成于1906年,最初连载于《绣像小说》,后又连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齐鲁书社1981年出版过严薇青校注本(此本1985年修订过),市场认可度很高。此次整理,以齐鲁书社1985年版为底本,参校他本,附录相关评点资料,布面精装,力争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阅读与典藏的优良版本。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自30余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为裘,成此“孤愤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凡四百九十四篇。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