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2册)》所用底本为正经注疏合刊本——南宋绍兴年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因刊刻于绍兴府,故或称“越本”;其版式为每半叶八行,故又称“八行本”)。 《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2册)》“经—疏—注—疏”之排列方式与其他所有注疏本“经—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应当是在单疏本的基础上编入《周礼》经文与郑玄注,故虽为注疏合刻本,但仍题为《周礼疏》。《周礼注疏》已有几部点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为底本,或虽据八行本点校,却以今律古,反而根据后世注疏本的体例破坏原书编排次序。 《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2册)》现在按宋时旧貌进行整理,对于研究《周礼注疏》文本内容及考察注疏合刻本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发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事件做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 本卷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浙江天目山半翅目一同翅亚目共计29科230属336种,包含瓢蜡蝉科2属3种;扁蜡蝉科1属1种;粒脉蜡蝉科2属2种;飞虱科26属32种;蝉科17属21种;角蝉科6属7种;叶蝉科82属126种;粉虱科6属13种;瘿绵蚜科4属4种;扁蚜科1属1种;群蚜科1属3种;毛管蚜科4属5种;大蚜科4属4种;斑蚜科7属8种;毛蚜科2属3种;蚜科27属47种;斑木虱科1属1种,同木虱科1属1种,扁木虱科2属1种,木虱科3属8种,个木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