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四十一年七月晦,大楚天子驾崩,享寿五十八载,在位四十一年,谥号为武帝。 一个月后,武帝入葬陵墓,新帝正式登基,定年号为“相和”。 相和三年九月晦,年仅三十六岁的新帝驾崩,谥号为桓帝,留下孤儿寡母和草创的新朝廷。 桓帝嫡太子时年十五岁,天命所归,登基继位。外有重臣辅佐,内有太后看护,年号功成。 功成元年二月底,春风乍起,积雪未融,小皇帝忽染重疾,三日后的夜里,追随先帝而去,未留子嗣。 三位皇帝接连驾崩,从来没人注意过的皇子韩孺子莫名其妙地继位,母亲地位卑贱,没有强势外戚,没有重臣辅佐,孤身入宫,身陷重重危险之中。 太后不喜欢他,时刻想要再立一名更年幼、更的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不喜欢他,认为他夺走了本属于自己的皇位;太监与宫女们也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像真正的
戚继光晚年遭贬,凄凉辞世。江湖传闻,临终前,他写了一本《戚绝书》,将东南沿海各处地形、布防、要塞、优劣都写在这本书中。他把这本书藏于深山,以待明主。为了这本书,晚明、江湖、日本、朝鲜、后金五方高手互相争抢,志在必得。于是,局中局、计中计、案中案、套中套,一幕幕大戏拉开了帷幕……谁也没有想到, 《戚绝书》的线索,竟藏在一首卦辞中:“绿翠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千愁。蹉跎少年快乐事,夜深灯火上红楼。”这首卦辞如何破解?《戚绝书》很终将落入谁家?此书情节安排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之令人欲罢不能。
这部长篇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和冷峻幽默的笔调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场特殊的战争和一群特殊的人物。这群人物被一个特殊的使命召集到一个陌生的、笼罩着死亡阴影的国度里。在那里,他们经受着战火的洗礼,经历着与死神相搏的种种磨难,也经历着思想情感的微妙变化。 整部作品历史与人文的内涵丰富。主线与多重副线的交叉运行,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质感,拓展了小说视域的宽度。现时的体验和对往事的回忆相互渗透,从而投射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容量。气氛的设置,象征和对比的运用,虚幻与真实的融和等,则意在烘托出作品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