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云楼杂著/厦门文献系列·同文书库》共分为六卷,为私印本,颇罕见,1950年香港刊印,国家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和厦门图书馆均未收藏。附录《卧云楼诗存》(苏逸云诗选),选自江煦编《闽四家诗》(澳门1958年版)。《卧云楼杂著/厦门文献系列·同文书库》搜罗私家藏本,各姓谱牒,轶事丛谈杂录,记人记事,诗话书评,文史价值很高。
《郭沫若集》以编年体的形式,收入郭沫若先生的绝大部分旧体诗,创作时间为1904年至1972年,约120首。每首诗分为正文、题解、注释、评点四个部分。正文是以《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为底本,以其他版本和手稿为参考。题解部分是对该诗的写作时间、背景和诗题本身的说明。题解多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引用这一时期鲁迅书信和日记中有关该诗的记载,以及相关研究者的说明,为读者提供创作背后的信息。注释部分主要是解释诗中难解的词语、典故,并注明出处和用法。评点部分是对该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所作的粗浅点评,以期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矢志文以载道,仅凭遗留6000多字的著述,就被宋史誉为“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且立于华夏浩瀚文化史之长河中,熠熠生辉,光耀千年不灭。周子之书虽版本至多,研究至深,流传至广,然皆致力于周子学术而少及周子事迹者,故学人但知周子之学而鲜知周子之事。时值周敦颐先生诞辰千年来临之际,先生嫡系29代孙周良英女士,为普及先生著述涵义,于繁忙公务中,孜孜于学,搜括典籍,博彩众长,潜心梳理,历经年余终成《周敦颐著作今译》一书,用白话文的形式诠释周敦颐之思想著述,讲述周敦颐的生平事迹,以补是缺,功莫大焉。
“夜光杯”是综合性副刊,它鲜明地体现了《新民晚报》的传统风格: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兼收并蓄,雅俗共赏。因此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新民晚报副刊部编的《夜光杯文粹(1999-2003)》采用编年分类编排的方式,选收文章以质量高、兼顾各方为原则,既有名家作品,也有读者自发来稿,力求融思想性、现实性、社会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本《夜光杯文粹》,选自《夜光杯》副刊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所刊文章。编辑方式是既分类又分年。分类即分杂文专栏、公共专栏和个人专栏。分年则是以散文、随笔为主,每年为一个部分,5年共5部分。
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她亲自挑选1995―2014年间成就优选、很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结成《传家之物(艾丽丝·门罗自选集)(精)》,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等。书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镇和乡村生活为背景,或带有自传色彩,或涉及历史人物,或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
文章有一种清新的民国才女风。与三毛的文章相比,少一点沧桑,多一些温婉;与席慕容相比,少一点宠萌,多一些烟火味;没有琼瑶阿姨关于少男少女的情愫,倒是在油盐酱醋中寻找生活的写意。语言很精炼,多短语,好倒装,意味悠长,很有自己的风格。
本译为《徐坤中短篇小说选集》。徐坤是《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出版作品500多万字,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首届冯牧奖等。该书包括短篇《厨房》《遭遇爱情》,以及中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本书所选作品的译文八易其稿,并经加拿大作家DougalsRoy多次润色,曾得到文学期刊《亚洲文学评论》(AsiaLiteraryReview)主编的高度赞扬。可以用作高校翻译专业的,也可以用作学生考研的阅读书目,还可以用作学生的课外读物。
文化散文。香事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特别是由于苏轼、黄庭坚等文士的推崇,通运用诗词、绘画、音乐,形成意境审美艺术。扬州是全国的香学高地,有据可证的扬州用香历史超过两千年。本书根据出土文物、历代诗文、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扬州地区的香事文化,包括扬州两千年香文化历史、扬州文士燕居与雅集香事、扬州传统香事空间三部分25篇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附录古代扬州咏香诗文。
程怀澄编著的《穿越三个世界》讲述了:我是一名知识分子,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所经历的都是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身旁的亲人有科举出身的士绅,有名校毕业的学人。日寇侵华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少年时代。学生时代的弯路影响一生至深。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82年移民美国,1991年被任命为星岛日报总编辑。过了不愕之年,我才明白:人生苦短,不可虚度。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