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非虚构长篇作品。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 小花 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家族故事,是独特的上海叙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 世界文学史 ,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 文学的远征 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 金句
《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为陈丹青近十年精选访谈、讲演的合集,分五辑:采访、讲演、关于《局部》、关于木心、关于木心美术馆。对话中依旧有谈不完的艺术与文学,还有他从事《局部》与木心美术馆工作以来的不少文案。面对当下流量时代的浮躁,他问道,观看,被观看,传播,被传播,你身在哪一端? 《除非我们亲历》收录过去十年间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的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目光与心事》收录陈丹青过去十年最新的艺术评论文章,跨越戏剧、小说、音乐、摄影,以及素人的绘画。作者自嘲这些皆为 轻佻 的评论,却能看到其中对 真 的赞美,对 灵 的惊异,对 艺术家命运 的慨叹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 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 ,耗时近两年时间,于1938年6月出版了收全鲁迅著译作品的《鲁迅全集》。此书的编校工作由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由上海复社负责。 初版《鲁迅全集》甫一面世便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版本。全书大致分为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均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分为二十卷,各卷字数大致相当。 本次重版我们限度保留了初版的文字内容和整体风格,以期完整重现它的原貌。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之外,仅改正了原版里个别的文字、标点和知识性的错误,统一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前后不一致的人名和地名等。原版中大量鲁迅习惯的
《念楼学短合集》是著名出版家、学者锺叔河编纂的短篇古文合集。全书共五卷,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按53项主题,选入530篇不超百字的文言短文。 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每篇文章都简短凝练,大多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这些文章不仅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兼备,而且可读性极强,能够很好地展现古代文人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 选文内容广泛,涵盖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名人酬唱等多种文体,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诸多领域,包罗古人生活的众多侧面。 本次修订,作者在第五卷《毋相忘》中增加
2025年4月2日是 童话之父 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也正逢中丹两国建交75周年,值此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隆重推出《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作为安徒生220周年纪念版和读者朋友见面。全书根据丹麦汉斯 雷兹尔斯出版社1992年纪念版译出,收入安徒生传世童话故事157篇,丹麦画家威廉 佩德森及洛伦兹 弗罗里希插画作品500余幅, 国际安徒生大奖 、 丹麦国旗勋章 翻译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北欧文学研究专家石琴娥丹麦文直译,时任丹麦王国驻华大使、欧登塞安徒生博物馆撰序。为译文插图珍藏本 小经典NO.1。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自传性散文作品。祖辈与母 的故事、 江路老房子的岁月, 小花 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 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 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 故事,是 的上海叙事、 知识分子的 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 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本书收录叶嘉莹先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词学研究的重要手稿,其中包括论二晏(晏殊、晏几道)词、论苏轼词、论辛弃疾词、迦陵随笔、论王国维词、对传统词学困惑的思考、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共七章。这些手稿反映了叶嘉莹先生关于词的起源、词的发展史、中西方文学与美学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当代文学研究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本书还特别增加了对每种手稿的重点解读,使其在市场上具有唯一性,并且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此外,本书附录有缪钺先生手书辛弃疾词选、叶嘉莹先生早年习作、叶嘉莹先生珍贵影像及名家指点叶嘉莹先生论文的手稿,因而同时兼具收藏价值。
本卷收录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建筑、美术领域的全部作品,分上下两册,部分林徽因建筑、美术文稿系首度面世。编注者为陈学勇、崔勇、于葵。其中外文部分翻译者为王烨炜、王骁勇、赵一诺、石媛。
“十三邀”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诞生于特殊时期的这些珍贵对话,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尝试去往更辽阔的世界,踏足更陌生的领域,进入更真实的生活,倾听更丰富的语言,袒露更率真的自我。 世界在变,“十三邀”在变,许知远也在变,不变的是对话本身。世界是一场无尽的对话,在对话中观察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和我们
《山谷微风》本书为余华2024最新散文集,收录12篇余华2024年新创作的文章,及17篇历年精彩文章,创作时间横跨40年,呈现了作家半生的历程与感悟。小时候,他是顽皮又敏感的田间少年,在贫瘠的生活中寻找珍贵的快乐;成年后,他成了细心又包容的父亲,与儿子斗智斗勇,被幸福的烦恼填满梦境与现实。余华用他特有的幽默和通透记录下日常的美好点滴,用细腻的感悟和精妙的文字告诉我们,一阵微风,一股海流,一顿美食,一场相遇 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 一个记忆回来了 文学 音乐 旅行 活着,为了讲述 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
《刘震云作品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作品选集,收录了刘震云自198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塔铺》起至今30多年来获奖无数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一日三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六部作品。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擘,被尊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在文学和绘画上,纪伯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情思浓烈深邃,文采洒脱超绝,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铿锵音乐节奏感,被方家誉为 纪伯伦风格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由于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创了新一代的文坛新风,被誉为 阿拉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了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 著名的阿拉伯语翻译家和纪伯伦研究专家李唯中先生翻译的《纪伯伦全集》全新修订增补版,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原貌的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录纪伯伦作品最全的版本。译者为原著写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创作全集17种,裸脊锁线口袋本,以更轻盈、更新潮的形式展现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锋开阔有趣的灵魂。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文字与不同文体碰撞出能量的火花,在大先生深邃的文字中重新认识世界与我们自己。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外带出行无负担,让阅读鲁迅成为生活日常。收录钱理群教授10万字导读,新增近2000条注释,帮你减轻阅读经典的心理负担,一套所有人都能畅快阅读的鲁迅文集!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自传性散文作品。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家族故事,是独特的上海叙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 与柔情的私语。
史学大家许倬云怎样看待美国沧桑五十年? 功成名就后的张艺谋,如何看待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拥抱娱乐至死时代的马东为何“底色是悲凉”? 喜欢洞见未来的罗振宇,把做生意视作“最有尊严的生活”?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物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很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
本书为康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体纪实长篇小说,共分为《遥远的年代》《动荡的青春》《未知世纪的开端》《满怀希望的时期》《投身南方》《漂泊的篇章》六卷。书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溯回望、对创作历程的思考探索,亦有对大自然空灵淡远的诗化描绘,作者更是艺术化地书写了与之同时代的作家,诸如布尔加科夫、巴别尔、谢维里亚宁等人的生平轶事。此外还着力刻画了船夫、马车夫等普通人物群像,行文间流溢着生活的厚重感和纯美诗意。从中可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一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沙皇俄国到苏联时期的社会历史图景。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全六册)》 由余华著
1936 年10 月鲁迅先生逝于上海。为 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 ,许广平与许寿裳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1937 年在蔡元培等人的协助下,许广平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出版协议,后因版权问题而终止。而后 七七 卢沟桥事起,出版事宜一度告停。幸得胡愈之所创之复社的支持,才得以继续。许广平与复社约定编辑工作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复社则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在百十位学界人士和工作人员全力合作下, 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 。1938 年6 月《鲁迅全集》正式发行。 初版《鲁迅全集》出版至今已经八十余年,因为它独特的版本价值和纪念意义,很值得重新介绍给今天的读者。本次重版我们*限度保留了初版的文字内容和整体风格。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原版的繁体竖
本套书以丰子恺先生提倡的生活艺术为基调,囊括三部散文精选集和一个笔记本: ①热销10万册,被评为2016年度好书的《活着本来单纯》; ②林清玄、朱光潜等名家倾情推荐的丰子恺 谈艺录 《无用之美 丰子恺聊绘画》; ③写下生活感悟,提醒不忘初心的《初心 丰子恺漫画主题笔记本》; ④2017重磅上市, 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 压轴之作《有趣生活 丰子恺谈日常之美》;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杂文及书信全集,有趣、有智、有美、有爱,带你走上人生独立的4级台阶,遇见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