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入藏:1951年随军进藏纪实》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平老先生,根据其自身参军入藏的经历,写就的纪实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和平解放西藏前后,人民解放军某部进军西康、西藏的情况。既反映了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也反映了藏族同胞对和平解放西藏的拥护和欢迎。讴歌了全体进藏官兵和老一辈进藏工作者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老西藏精神 ,同时细致展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汉藏手足情深的和谐乐章。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山丘 罕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作者从浙江富饶水乡跟随团队来到这里的小学,接手了二年级全校程度*差的一个班级,很快她发现班里有一个小女孩还不识字,数数只能数到6 被周围人视为智障,女孩的家在中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因此,大家都叫她 库布齐 。 本书讲述着一个女孩的奇迹。老师母亲一样的悲悯与坚韧,女孩蜕变的挣扎与觉醒,在平静的叙述中深深地敲击着人的心灵。多少无知无觉的生命,泯然在盲目的教育里,这个故事却让我们可以再次相信爱的力量,相信美好的力量,相信岁月默默积蓄的力量,相信种子默默生长的力量。如果有一天,在孩子面前感到无力的时候,那么一定是我们还不够爱,不够坚定,不够丰富。本书以一个教育者的视角叙事,以小见大,笔触细腻,平实感人。在女孩及周围日复一日
《青藏线》这部苍茫磅礴、壮阔凝重的报告文学,深情叙说着天路开拓者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与一条公路的传奇故事,它向世人展示了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 天路 究竟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修通的,向人们阐释为何 青藏线之父 慕生忠的故事比他修建的这条 天路 还要神奇。为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群铁血硬汉的传奇,重新构建了一个英雄的神话。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录了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汽车兵的战争经历和日本摄影家1965年访问中国时所拍摄的老照片,考证了一幅罗振玉1929年的全家福,刊登了一位知识分子在1950年的思想汇报和一位大尉军医在1961年前后的日记,等等。
《虎穴利剑 钱壮飞的传奇故事》描写了我党地下工作者钱壮飞在隐蔽战线英勇斗争的故事,内容真实、人物饱满、鲜活生动,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波澜起伏,富于传奇色彩。本书共十二章,讲述了中共隐蔽战线 龙潭三杰 之一、革命烈士钱壮飞的传奇一生。书稿着重描写了钱壮飞烈士打入中统特务系统的传奇故事:在 反围剿 期间,他向外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在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钱壮飞烈士截获并紧急传递绝密情报,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同时收录已发表的纪念文章六篇,以附录的形式放在正文后面。本书作为钱壮飞烈士的革命故事,是一本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红色题材文学读物。
这是一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的现实主义作品。2014年10月作者只身自费远赴新疆,深入北疆种棉区,与来自河南的拾棉工同吃同住同摘棉,采访50余人,笔记6万多字,照片近300张,获得*手珍贵素材,得以创作完成此书。作者以精妙灵动的语言,句句在场,充满热度,记录了他们背井离乡、鲜为人知的生活与劳作、困顿与挫折、坚忍与奉献的生存实况,描绘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梦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作者别出心裁地以32朵棉花做比喻,生动形象地勾勒了 财迷女 双孤女 耳环女 指甲姐 被拐女 兵团男 盲流叔 这样一群新疆棉田里的河南拾棉工。他们有哭有笑,他们有汗有泪,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获得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每一个拾棉工的故事都是一幅深刻鲜明的浮世绘。他们的故事,是中原文化和情感在西域边疆的生长和开花;他们
《柴达木手记》是一部散文集,是反映大西北风情和西北地质工作的文学作品。作者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纵横驰骋在广袤无垠的西部大漠上建设柴达木的豪迈气魄,同时也以优美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
水俣病于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一带开始被逐渐发现,这是由工厂废水中的水银成分引发的现代文明病。在当地长大的作者石牟礼道子把它视作自身的苦难经历,1960年左右,她怀着 并不是想要谁来阅读,而是打算独自奋战 的心态开始采访,对患者及其家人悲苦的人生进行了记录,并通过文章呈现了水俣病患者的惨状。同时,肇事企业和日本政府在面对重大民生问题时的推诿、拖延、冷酷,也得到了很好的揭露。这些文章陆续发表,*终结集为《苦海净土》于1969年出版。首版后,即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作者也成为反环境污染领域的著名公众人物。《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是世界生态文学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某些段落还入选日本的教科书,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 尽管《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已经问世50年了,但它仍未停止向世间诉说现代工业文
本书以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站为原型,描写了首届 南京美消防员 欧阳洪洪与新老战友组成的英雄团队的故事。他们与搜救犬有着从陌生、对立到相识、相知的心理历程。搜救犬与消防员训练与救援时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凝结成坚韧的生命纽带。搜救犬也与消防员一样,成为久经沙场的 老兵 。其中,既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又有以命相托、生死与共,彰显了人与人、人与犬的美好感情和拯救生命于水火的高尚情操。
魏鹤龄是中国电影百年长卷上,一直闪耀着温和光芒的一颗恒星,从20世纪30年代初登银幕,在中国电影30年代--60年代斑斓的历史画廊中一些温玉的段落中,我们总会发现他深沉、安详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