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是中国学术兴盛期郑振铎先生写就的大师之作。从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讲到现代的文学改革,把涵盖世界文学的《文学大纲》中的中国文学部分摘选出来,形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对中国历代文学做了系统的梳理,论述了诗、赋、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对那些 在文学上也有他们的不朽的价值与伟大的影响 的史学家与哲学家的作品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于文学评论专著及著名批评家也有论述。本书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脉络清晰、材料丰富。书中有郑振铎先生鲜活的口语表达,也有许多神来之笔。这是一本极佳的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的文学常识入门书。
创作没有灵感怎么办?小说题材是否有禁忌?反面角色有哪些特权?让人手不释卷的秘诀是什么?怎样让读者代入情感?如何从电影和漫画作品中偷师? 贵志祐介认为,小说写作不能是作者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想方设法取悦读者、服务读者。如何才能写出让读者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小说呢? 横扫恐怖、推理、科幻领域小说大奖的多栖作家贵志祐介,从灵感、大纲、角色、写法、推敲、技巧六个维度,列出七十二个要点,结合自身作品案例,真诚解说小说创作理念和技法,手把手带你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冰心散文集》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 " 五四 " 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 : 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 " 冰心体 " 语言。
《绚烂与宁静》是作家红柯的一部散文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西部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收集了作者2005年至2014年间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西部各民族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地方多是作者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透过文字,可以感觉出作者对其怀有深厚的情感,对其地域文化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豪感。另一部分记录的是作者对于黄河中上游各民族民间艺术的考察,涉及了民间的剪纸、刺绣、木雕、砖刻等。作者沿黄河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根据采访,如实记录了他们的学艺过程和生活状态。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留存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计 54 篇。是作者弃医从文后,应媒体之邀,经由追忆与反省而写成的文章。全书呈现 54 个生命遭遇难题的故事,主要以作者在医院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生命、人伦、情感的思考构成。畅销近 20 年,是由医学观人生的力作。
.
中国美学注重精神陶冶,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以 雅 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境界。本书从 雅者正也 审美意识出发,阐述了古雅、高雅、文雅、典雅、淡雅、和雅、清雅等 雅 境多样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并以雅俗之辩、名家论雅作结,从而提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构成了 雅俗 。
《中国韵文史/鸿儒国学讲堂》是迄今为止早而仅有的关于中国韵文史著作。因其简明扼要,又富史识,被视为研究韵文的著作。《中国韵文史/鸿儒国学讲堂》精要地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曲发展流变的轮廓。全书分诗歌、词曲上下两篇。上篇以《诗三百篇》《楚辞》、乐府诗等为一系,下篇始于词曲兴起,止于清词之衰敝。
《大美中文课之古文观止新编》(全三册)在清代《古文观止》的基础上,保留传统优秀篇目,去掉落后于时代的篇目如应试策论,添加未收录的优秀篇目如诸子经典、明清小品文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天文地理、春夏秋冬、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愿 极声貌而穷文 ,在浩如烟海的佳作里,选取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优秀篇目,以期达到 观止 的目的。
《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主要就中国与外国散文诗的内容、风格、艺术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发生学、文体演化、审美内涵比较、理论研究、作家论几个部分。涉及到泰戈尔、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对国内的鲁迅、王国维、刘半农等人的散文诗的内涵及有关散文诗的理论与审美内涵进行了分析,其国散文诗文体的演化是论述的重点。
本书系统的论述了书的有关概念、命名的产生、意义、依据和特点,全面的展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命名经验及方法,简要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解决办法;表明了书的命名是一种文化、一门科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按照人们的需求而变化,认真研究书的命名,不仅有利于保存检索利用有关书籍,而且也有利于掌握书的命名规律,进一步推动书的命名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供书的创作、编辑、修纂、注疏、翻译、出版、教学等单位或个人参考使用。
《伶工之词:唐五代宋初词史》认为:词体的起源发生阶段,在于唐五代宫廷文化之中,并延续到宋初词坛。 伶工之词 ,原本的含意仅仅是以宫廷乐工代指宫廷文化背景之下的的词作,曲词形式在其产生初期,主要是李白在盛唐玄宗宫廷,以宫廷乐府《清平调》基础改造而为《清平乐》,遂为词体形式的*早创制;到西蜀花间词、南唐后主词,乃为唐五代时期的三个高峰。期间经历了一个不断下移的历程,经历张志和《渔歌子》的乐府歌诗而为词,白居易代表的江南地方乐舞的曲词演唱,到五代末期敦煌曲词的西北疆域的地方州府佛寺的乐舞歌唱,*后到宋初柳永的都市市井青楼楚馆的音乐歌舞曲词消费形式的兴起,中国早期的词曲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到此后的晏殊、欧阳修、张先、苏东坡词兴起,开启了另一个词体形式的周期,即士大夫词的时代。
历史学家高阳是个描写人物的高手,他以丰富敏锐的小说创作经验来读红楼梦、揣摩曹雪芹的创作心理,尤其运用他过人的考据眼光和对清朝八旗制度及人事文物的广泛知识,系统地归纳和梳理了曹雪芹生平的研究和探索。道尽兴衰荣落时,洞悉人心幽微处,生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落魄世家公子的形象。
本书精选《山海经》中极具趣味性、画面感的篇章辑录成书,并由漫画师根据原典为该书精心创作,绮绘想象奇特卓异,形象丰富生动,画风瑰丽清新;不奇异精美的拟人神兽和草木花卉,还有可爱纯萌的Q版形象。另外画作还融入了动漫元素,更加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审美期待,可称之为“史上超萌山海经”。该书对于更大范围地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