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是中国学术兴盛期郑振铎先生写就的大师之作。从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讲到现代的文学改革,把涵盖世界文学的《文学大纲》中的中国文学部分摘选出来,形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对中国历代文学做了系统的梳理,论述了诗、赋、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对那些 在文学上也有他们的不朽的价值与伟大的影响 的史学家与哲学家的作品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于文学评论专著及著名批评家也有论述。本书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脉络清晰、材料丰富。书中有郑振铎先生鲜活的口语表达,也有许多神来之笔。这是一本极佳的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的文学常识入门书。
九十多年前,北欧神话这一文化瑰宝,经茅盾先生之手初次引入国内,世界神话的奇耸山脉自此扎根。历经时间洗礼,焕然如新,影响着后世的多位学者。 茅盾先生以生动的笔法介绍了北欧诸神的性格特点与神的职能,叙说发生于他们身上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幅冰与火世界的磅礴画卷就此展开。同时,茅盾先生根据时代背景、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对神话进行解析与溯源,提供了学术上有创见的观点。其作为我国第YI部介绍、研究北欧神话的经典,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同样具有开拓意义。
加减乘除是成语吗?阿猫阿狗是成语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成语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成语吗? 是的,这些都是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成语是在历史中产生的,不同时代的成语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顺着历史学成语》是蒙曼老师专门给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成语课。 按照从先秦至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紧贴课本,串讲100 重点成语。 探寻成语的由来,讲透成语背后的典故,理清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活学历史,活用成语。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 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出一种解读世界的全新方式,即地理批评,它同时涉及文学理论、文化地理与建筑领域。
《叙事话语》是法国文学理论家、叙事学家热奈特zui著名的一部作品,以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为例,为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文本提供了一套精密、可靠的工具,也突出了普鲁斯特叙事中一直未引起评论界重视的问题。而在《新叙事话语》中,他回答了各国学者对《叙事话语》的批评,对《叙事话语》中的论点作了修正与进一步的阐释,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叙事学上的新问题。
本书属 明清十人文萃 丛书之一,该丛书收录的是明清时期的十位徐州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集,这十位名人分别是:明万历朝进士、历任兵、工、礼三科给事中、追谥太常少卿的张贞观,明代散曲大家、 乐王 陈铎,明崇祯朝举人、明亡而怀抱故国忠诚的著名诗人阎尔梅、万寿祺,清康熙朝状元、诗人李蟠,清康熙年间学者、《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清雍正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清道光朝拔贡、咸丰朝举人、诗人孙运锦,清光绪朝举人、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张伯英,清末民初学者、诗人、早期南社成员周祥骏。本册是张竹坡所作《〈金瓶梅〉评点》。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 浪漫情节 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 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 神话 ,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配置、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玩法。
有些小说令人手不释卷,有些小说却令人昏昏欲睡,趣味的差异决定小说的优劣。研究小说的趣味,便是研究如何让读者长久保持注意力的技术手段。 经典谍战小说《潜伏》《借枪》作者龙一,总结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技术和经验,剖析海明威、毛姆、老舍、杰克 伦敦等文学大师的中短篇小说文本,拆解小说的各个元素 开端、转折点、主要人物、对抗人物、次要人物、喜剧人物,阐述小说趣味性的十五个来源。同时,讲述《潜伏》《借枪》《代号》等作品,如何改编成热播影视剧的经验。
本书为社会各界有志学习写小说的朋友而写。 许多写作爱好者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心中有故事,却不知如何下笔;读遍经典,却依然摸不透好作品的奥秘。本书的上篇 精准模仿名著 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 它为你拆解大师的创作密码,将抽象的 文笔好 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步骤。首先学习如何像大师那样精准模仿,从替换字句到仿照结构,通过具体案例掌握模仿的要领。接着培养作家式的观察力,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素材,建立自己的创作资料库。然后深入探讨小说创作的核心技巧,包括如何设计吸引人的结构、选择打动人心的情节。同时,学习写作的三大黄金定律,让你的文字更具表现力。最后,通过分析大师们的写作习惯和成功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节奏。 写作进阶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本书下篇 刻意仿写练习 将带你系统掌握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
本书是雨果奖、星云奖得主,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乔安娜 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 抑止女性写作指南 ,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 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起源之作,也是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常备工具书。与《欢欣岁月》一起被誉为 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双璧 。凡是关心和热爱儿童文学、关心孩子的人,都绕不过这一本书。 《书,儿童与成人》创作于1932年,为法国及全世界打开了一个当时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这让当时的作家及出版人看到了为儿童写作的独特魅力,意识到为儿童创造一本小书的珍贵意义。阿扎尔不仅从纵向(即时间)叙述了儿童文学的现实发展状况,对儿童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及一些经典读物和作家进行客观评析。而且他还凭借开阔的眼界和深厚的比较文学知识的底蕴,从横向(即空间)对不同地域的儿童文学进行比较。通过经典作品的比较,分析早期各国的儿童文学特色,告诉读者什么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优
跟张佳玮一起,读大师作品,学写作秘诀。 这是一本文学经典的研习笔记,更是一部窥探大师脉络的创作自由谈,既有文学大家的创作之道,也有作者二十余年来的创作心得。 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成语的用法,到风格、主题、韵律和腔调的形成,听张佳玮将写作的 干货 一一道来,趣谈大师的技艺,经典的高明,创作的妙趣,翻译的苦衷 无论是写考场作文还是记心情日记,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一看就懂、一学即会的妙招。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中国现代小说史》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20世纪60年代初小说的发展;他致力于 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 ,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他对许多现代小说家重新评价, 发掘 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评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钱锺书等。本书英文版初刊于1961年,中文译本于1979年出版,学术地位历久不衰。
本书是我社2015年出版图书《听客溪的朝圣》一书的新装版。 1971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安妮 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地体验生命,由此写就的这本《听客溪的朝圣》记录了她的山中生活,带领读者随之观看了整整一年关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鸟、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笔笔皆随意,而处处充满精细的美。她写眼中所见,同时在心中作更为博大幽深的联想。迪拉德看到造物的残酷,在她的笔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满无限慈悲。以她的视角看来,若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则你已为你自己攒下了 一生的好日子 。
汪晖 鲁迅研究 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 中间物 意识的深刻内涵和 反抗绝望 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首 次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本书聚焦鲁迅留日的时代脉络与话语空间,在还原鲁迅寄身之日本语境的基础上,追索鲁迅与明治日本教育制度、知识转型以及思想文艺新潮的关联交涉,诠释鲁迅对异域新兴思想文化资源的判断、选择和改创,进而呈现留日时期鲁迅的人生及精神历程,明确其果敢独创的思想与实践结构。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文化的骄傲。东坡的身上,有李白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着的忠义气,有陶渊明采菊东禽的悠然情怀,有白居易直言敢谏的批判精神。他的思想人格传承先贤、融汇各家而又自出机杼。 一直以来,士大夫们都渴望拥有理想的君子人格,文化昌明的大宋让这种努力成为可能,东坡则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千古不朽的可爱东坡、伟大东坡。
海登 怀特被誉为人类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从1973年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元史学》以来,怀特的作品对于历史学、文学研究、人类学、哲学、艺术史、电影传媒研究等将叙事学作为关注焦点的学科而言意义非凡。 本书由罗伯特 多兰作序,他巧妙地将怀特重要但难得一见的文章汇集成册,研究探讨他关于历史书写和叙事的革命性理论。怀特的这些文章大多采用论文体,内容涉及多位思想家,探讨诸多主题,文笔犀利,语言优美。 《叙事的虚构性》追溯怀特重要思想的演变轨迹,是历史编纂学者和学习者、历史理论和文学研究学者们的重要读物。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 文学爆炸 ,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 马尔克斯、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列莫 卡布雷拉 因凡特、何塞 多诺索、胡里奥 科塔萨尔等极富创作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 巴拉尔和卡门 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 文学爆炸 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 文学爆炸 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 文学爆炸 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 文学爆炸 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空间转向 以多种方式被推至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瞩目的前沿,文学批评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文学在空间中的存在以及空间在文本中的呈现。2014年法国出版的《文学地理学》可谓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在书中为大家详细梳理了法国 文学空间 与 文学地理学 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列举了多位重要学者关于 人文地理 地理诗学 地理批评 虚构地理 等新型文学批评形式的创见和推动,以期用地理学的视角,帮助读者重拾长期被忽视的小说与空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批评意识》是一部关于日内瓦学派的 全景及宣言 式的杰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编》评述了包括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巴什拉、布朗肖、萨特、罗兰 巴特在内的十五位批评家的批评实践,展示出批评意识运行的机制。《下编》则讲述了批评意识的方法论。两部分相辅相成,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阐明了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与原则。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广泛讨论。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首倡通过文艺作品透视社会现实,思索中国法治道路的未来,由是引发一批法律学人持续经年的关切与回响。本书精选十四篇探讨 秋菊 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章,既从剧中人物的境遇,也从法学思潮的奔涌见证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的现实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