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部》共计4612诗行,散文60行。整本初版于1808年,成文过程长达近40年。本书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为学者剧,其二为格雷琴剧。学者剧不仅集学者、学院讽刺之大成,而且预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走向和问题。格雷琴剧上演了浮士德在小世界的情感经历,具体说,是此时作为贵族青年的浮士德与平民少女格雷琴的 爱情悲剧 :浮士德的诱惑导致无辜少女格雷琴犯罪,遭受 灭门 之灾。 译文添加注释,以知识性解说为主,分边注与脚注;每场前置简要 说明 ,是为题解,及对成文史、情节、诗歌戏剧形式的简要说明;必要处置 简评 ,摘要该处所涉问题,追加评述。
《浮士德》第二部主体作于1825至1831年间。第二部是歌德76至82岁间的创作,浓缩了其毕生实践和思考。第二部上演 大世界 ,即公共领域事物,涉及广泛,政体形式、经济金融、学院学术、历史更迭、军事作战、围海造陆、海外劫掠等,被悉数搬上舞台,囊括歌德时代乃至整个近代史上,德国和欧洲的重要事件。且人类社会景象,又与其时自然科学类比映照,如以火成说、地震、地质地貌学原理比照革命;以炼金术古法杂糅无机化学,制造人造人;以气象学关于云的分类,映衬层层向天界飞升。歌德时代繁荣的人文科学话语、科技手段、对古希腊的考古发现,亦无不蕴于其中。译文注释以知识性解说为主,分为边注与脚注;每场幕前置简要 说明 ,是为题解,及对成文史、情节、诗歌戏剧形式的简要说明;大多场幕后置 简评 摘要该场幕所涉问题,追加评述。
本书包含《早起者》(1950)和《群岛上的谈话》(1962)两部诗集,代表了夏尔成熟期写作成就,这也是两部诗集首次有完整的中文译文出版。译者树才为此书撰写了长文序言,梳理了夏尔的生平、诗歌观念、 二战 期间投身抵抗运动的实践,以及他和艺术界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些诗具有浓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戏剧性、哲理性,是抵抗运动在精神上的延续,展现了夏尔对诗歌本体的思考和诗学主张。
《浮士德》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所作,它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宇的凯歌。在部正文前面,还有一幕提纲挈领的 天堂里的序曲 ,为全剧的主题思想奠定了基调。本书除了内容上博大精深,包括哲学、神学、神话学、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外,形式上更是错综复杂,其中有抒情的、写景的、叙事的、说理的种种不同要素,有希望式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这些五花八门的体裁几乎采用了每一种已知的西方格律。
默温写作《花园时光》(2016)这本诗集时,年近九十,渐至失明,无法执笔写作,口授给妻子宝拉来写。全书收诗61首。像他往常的标志性风格一样,整部诗集没有一处标点符号。这部诗集里大都是短诗,关注的主题是时间的流逝、昔日记忆对当下生活的持续影响。他将遥远的过去和眼前的事物缝合在一起,并且在二者之间自如切换,展现了他诗中一贯的空气般的轻盈感和禅宗式的顿悟。一种与永恒同在的感觉,从那些最简单、日常的意象中浮现出来:早晨、落日、变换的四季、星辰、鸟群、昆虫,它们承载着时间、空间的连续,以及我们和自然世界之间的深层关联。 《清晨之前的月亮》(2014)收入的也是他八十多岁时写作的诗。有读者评论这部诗集说: 默温的诗讨论的是衰老、记忆、生命、死亡和遗产。这些是一个手艺人在九十岁的时候念兹在兹的话题。假如
哥伦比亚作家、诗人阿尔瓦罗 穆蒂斯的诗集。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编选、收入了穆蒂斯1947年至2003年的诗歌作品。 身为穆蒂斯系列小说世界中的冒险家与主角,瞭望员马克洛尔这一人物形象就诞生在穆蒂斯的早期诗歌中,在这些诗也和他的小说一样被一种热带氛围萦绕着:消逝的美景、湿热的时间、不幸的航行、荒唐的工作 诗集覆盖了穆蒂斯漫长的创作生涯,流浪与大海、失败与毁灭、词语与绝望、情欲与死亡、历史与黑夜、梦境与时间 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爱的艺术》属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早期爱情诗,也是罗马爱情哀歌的集大成之作,诗人在其中自诩爱神之师,传授恋爱游戏的技巧。此作一度被禁,但却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流行,成为奥维德所有作品中最早被大量作注的一部。经过译者的引介、评注者的解读和创作者的改造,诗中蕴含的性别、情爱等观念渗入宫廷爱情诗、文艺复兴抒情诗等新的文学样态之中,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中对神话故事、古罗马建筑空间与风土人情的记录也为世人提供了窥视古代世界的窗口。经由民国译者最早引介到中国后,本诗又与中国关于爱情问题的讨论发生关联与共振,其曲折的接受与流传史已经使之跨越西方文明的藩篱,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案例。
本书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诗集。诗集包括三种先前出版过的诗选集:《诗:1965-1975》、《诗:1976-1986》以及《早晨在烧毁的房子里》(1995)。在其早期的诗歌中,阿特伍德运用平视的方式来观察日常生活的写作倾向非常明显。她拥有一种惊人的表达 力,可以用诗句在日常生活与令人惊骇的事物之间营造出鲜明的对比效果。她的诗歌语言宛如水晶般澄澈、隽永,通过汽车旅行、明信片、荒野还有琐事等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事件或意象,阿特伍德向世人展现了她澎湃的激情和充沛的才华。
亚美尼亚地区拥有悠久与复杂的历史,原本拥有包括今土耳其东部、伊朗西北角和高加索地区的更多领土,也是传说中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高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屡遭劫难但每每劫后余生,也有很多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令人唏嘘之余又生敬佩。 《亚美尼亚诗选》是迄今为止唯一专门的亚美尼亚诗歌作品汉译选集,精选翻译了亚美尼亚部分经典史诗、民歌,以及从古至今重要的诗人诗作,原则是只翻译亚美尼亚族人用亚美尼亚语创作的作品。 本书译者杨曦是国内罕有的研究亚美尼亚文化、文学的学者,学风严谨、翻译准确,并为本书添加了非常详实的前言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小众但非常值得探索的国家。
本书收录海涅从1816年至1855年所作的诗歌共两百多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的抒情诗阶段,这一时期富代表性的作品为《罗累莱》、《北方有一棵松树》、《你好像一朵鲜花》和《宣告》等;诗歌创作成熟阶段,海涅创作了不少政治时事诗,其中不乏雄浑豪放之作,写成了《颂歌》《教义》《倾向》《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以及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富于战斗精神的诗篇,其中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844),更被誉为 德国工人阶级的马赛曲 ;低沉悲壮的晚期,主要诗作包括《现在往哪里去》《决死的哨兵》和《遗嘱》等。
本书收录了阿特伍德1995年至2007年间的诗歌创作。通过这些作品,她力图探索诗歌的本质、时间的段落,以及我们共同的道德意识。这是一部勇敢的、充满激情的诗集,对人类生活的立足点进行了反思和质询,再次确立了阿特伍德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的地位。阿特伍德擅长无韵的自由诗体,多年来在诗歌的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她的诗作克制、冷静,着力于文字的节奏和意象的铺陈,也擅用拼贴及文字游戏等丰富的创作手法。相较于她早年的作品,这些进入创作成熟期后的诗作呈现出更为质朴、明晰与锋利的趋向,以冷峻甚或尖锐的语言传递出诗人强大的精神底蕴,以及她对社会和时代的审视。
本书分为11章,包括但丁的生平、作品、对《神曲》的解读,以及但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全书的重点是对《神曲》的解读。作者从母狼、芙兰切丝卡、尤利西斯、贝阿特丽采等具体形象入手,对地狱、炼狱和天堂进行解读。利诺教授对《神曲》的解读,深入、到位,旁征博引,对很多典故信手拈来,是典型的 把书读厚 的过程。本书的最后一章(第11章),为 但丁在中国 ,介绍了从19世纪后半叶直至今天,但丁以及《神曲》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与研究的状况。书后附有《神曲》各个中译本的出版信息,以及长长的中外文参考书目,可供感兴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纪伯伦(1883—1931)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黎巴嫩诗人、作家,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该书收入纪伯伦的经典作品《主之音》《疯人》《沙与沫》等散文诗及格言警句,用散文诗、寓言、格言等形式淋漓尽致地阐释生命、艺术、爱情、人性。韵味悠长,想象瑰奇,智慧丛生。
本书精选自古至今俄语诗歌史中著名的诗作100首,以俄汉对照形式呈现。所选诗人及作品既在俄语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中国读者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选诗作以编译者新译为主,少量旧译修订,体现了编译者本人的文学立场和诗歌趣味。每位诗人原则上仅选一首,少数杰出大诗人可选三至五首,也有民歌、民谣和无名氏作品选入;此外每首诗前有一段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俄汉双语简介,帮助读者概括性地了解诗人及作品。本书适用于俄语学习者及爱好者,以及诗歌爱好者,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外语素质和个人修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重要、*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 约瑟夫 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本书是由艾米莉 狄金森的诗歌和书信组成,其中精选了代表诗作124首,涵盖 生活 自然 爱情 灵魂 时间与永恒 五个主题,以俾读者对诗人作品的风格及建树有更理性的了解。而书信部分则是从诗人一生所写的1045封信件中遴选而成,按时间线编排,串联诗人独特的人生历程,揭示其个人隐秘的情感。这些书信有助于读者认知狄金森诗歌创作背后的逻辑和底色,对阅读和研究狄金森均有重要价值。
本辑以《品达与诗人的天职》为专题,围绕品达的诗学及其后世接受,从品达诗歌里的诗学观念、古代注疏对品达诗学的讨论以及现代诗学(特别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对品达诗学的接受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展示品达的诗学如何对西方抒情诗传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刊其它栏目以西方古典学尤以古典语文学为根基,展示最新的西方古典学术研究,致力于充分体现欧美各国和国内研究的现状。本刊不倡导一家之言,绝不囿于门户之见。为了尽量拓展本刊的作者群和受众面,学术论文或以中文或以英文刊布。本刊每年推出一辑,每辑字数约20万字。
《葛兰西的灰烬》是帕索里尼的成名诗作,于1957年结集出版,收录了11首诗,这些诗大部分发表于1951年到1956年。时值意大利左翼文化处于极为微妙境地,这本极富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诗集问世并轰动一时,销量空前巨大,引发评论界踊跃评论。当时意大利左右翼道德观念对立严重,双方抱着对这部作品的先验看法,纷纷加入论战。这部作品可以看作帕索里尼文学观的 宣言书 ,这是一种可使现实显得更加丰满的文学观,几年后帕索里尼将其描述为 让人就事物发表意见 的文学观。
本书收录了费兹8本诗集,包括《诉怨》《晨风之手》《狱中纪实》《石下之手》《西奈峡谷》《友人之城的傍晚》《我的心,我的行者》《岁月的尘埃》。全面展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创作过程。 资深翻译家张世选教授历时8年呕心之作。并撰文《费兹和他的诗歌》和《乌尔都语和乌尔都语诗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费兹和乌尔都语诗歌。